|
在河南兰考张庄村,一位年轻的“新农人”在大棚内采摘兰考蜜瓜。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
近日,石家庄两位农民李永平和于江,通过职称评审,成为了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李永平和于江,分别经营着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李永平的农场有1200多亩,带动了500多户农户创收,于江的合作社有3000多亩地,辐射56个村让102个参股农民每年增收3万多元。
“职业农民”的出现,让许多人感到很“迷惑”,就种个地而已,为啥还要评职称?
其实,给“农民”评职称幷非新事,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以来,全国多地已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拥有一定技能和学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评定职称,评审的对象,幷非我们刻板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幷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即新型职业农民。
那么,这些“田秀才”“土专家”,是怎么评的?评出来又有啥意义?
不受学历、专业限制,还有现金奖励、政策扶持,事实上不光河北,近年来,全国多地均启动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比石家庄更早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的,是山东省东营市,早在2018年,东营市就开始积极尝试,一开始他们拿出来的方案,和事业单位用的评定职称办法差不多,但一讨论,大家就发现不合适,拿论文、学历、科研成果去要求农民,这怎么行?山东省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培训科科长高士友告诉记者“我们认为,要跳出传统职称评审模式,主要针对申请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来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