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教授回忆道,当年保送读大学时,儿子想读北京外国语大学,但家人主张他读武大,方便照应,而且,武大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更齐全。一进校,儿子便选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
费教授还向记者透露了费胜潮的生活现状。他的家住在北京海淀区,而外交部则在朝阳区。每天早上6点多,费胜潮就开着小车出门,晚上6点多钟回家。遇到加班,便要拖到晚上10点、11点才能回来。他的爱人也是武汉人,在长江证券北京某营业部工作。女儿已快3岁,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因为儿子的工作原因,我比较注重看央视《新闻联播》。有时没能看到儿子的身影,第二天倒有邻居和同事提醒,‘昨天在电视上看到你儿子了。’”话语间,费教授满脸含笑。
读中学时他就关注国际关系和军事科学
老师“说”学生
在武汉外校退休教师于志清家中,还珍藏着一顶帽子。那是三年前,费胜潮随国家领导人出访阿富汗时,抽时间到街上为老师买的。
于志清是费胜潮的中学语文老师。于志清昨回忆说:“费胜潮各科成绩都好,语文成绩尤为拔尖。我那时要求学生写随笔,费胜潮所谈的话题多是关注国际关系、军事科学和历史事件。”
一次班会,于老师主持一场辩论赛,辩论的主题是:美国发动海湾战争,正义还是非正义?费胜潮引经据典,慷慨陈词,颇有职业辩手的风采。
费胜潮的高中数学老师——武汉外校江南分校校长汤洛津的记忆里,费胜潮学习上“很有一套”。那时候,他的身高已达一米七六左右,喜欢踢足球,皮肤较黑,但成绩优秀,同伴们喜欢叫他“黑马”。读武大后,费胜潮还常约同学回母校看望老师。
武大退休教授张伯香,是费胜潮读大学时的系主任。他说,费胜潮知识很广博,毕业论文写的是“英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