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志不能超越人类经验。”刘智鹏直指,“占中”人士自称为推动民主,但却不考虑香港现实情况而将政改问题简单化,又令社会声音两极化,使“占中”与否成为市民立场分割点,带来社会意识及力量的对立,做法既不符合香港多元化的社会特征,也不利于民主真正向前,亦会危及社会民生。他也认为,支持“占中”的市民过于急进,部份市民亦偏执地看待政改问题,缺少必要的耐性及理性。
刘智鹏直指,香港民主派一直宣扬要推动民主发展,但却从未认真思考为什么而推、如何去推,及有什么限制;而对于民主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香港社会也一直欠缺讨论。他批评,民主派自上世纪80年代更多参与香港民主进程以来,在大部份时间里却只顾壮大政治力量及获取政治利益,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民主教育,没有及时向市民交代,到底什么是民主,及如何建设真正的民主社会等,刘智鹏认为,这是“对民主追求不力”,也是“缺乏社会责任”。
他又指出,香港并非偏僻角落,而是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国际化的全球枢纽,亦是多国政治力量的交汇点,呼吁市民应该更有胸襟,更具包容,从国家整体及香港本地的历史脉络出发,探求推动香港民主最为恰当的方法。他认为,“占中”一旦发生,对社会造成的创伤必定不能在短期之内恢复,他又担心,本港近来兴起的本土组织在切割内地及“占中”议题上的表现愈发激烈,将对本港发展经济及保持竞争力带来恶劣影响,而二者背后搭载的对抗意识亦“非常可怕”,将令社会与政府的关系愈加紧张,不利社会稳定发展。
刘智鹏说,《基本法》不是铁板一块,可以因应社会发展而有所修订或作对应解说,对于政改,社会也应聚焦如何理解既定的法律框架,并据此展开充分讨论,依法改善民主程序,而不应脱离法律框架另搞一套,固执坚持“公民提名”等违法途径。他最后呼吁市民要有危机意识及合作精神,跳出反对派设立的限制框架及错误概念,以理性及冷静寻求大家认同又行之有效的普选方法,并在其后不断改进完善,让香港政制发展稳步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