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自助洗衣店“洗”出辛酸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5-23 09:58:17


自助洗衣店「洗」出辛酸故事(图片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北京5月23日电/本港居住环境狭窄,细小空间却缔造另一个大市场。当“纳米楼”和劏房容不下一部洗衣机,又欠地方晾晒衣服之际,“24小时自助洗衣店”开遍全港,现时已多达200间,更按年增长20%,有公司今个月连开三间。大公报记者走访多间自助洗衣店,藉着“无机户”,看透土地问题衍生的真实故事:伟大母亲为供养女儿读书,卖楼独居劏房,家无洗衣机,自助洗衣店成了另一个“家”;打工仔白天为口奔驰,深宵留守洗衣店,有家归不得,只为等候衣服乾透,方能回家安睡。

  独居的孙女士,住在西湾河一个百多平方呎的劏房,放置睡床和日用品后,已没有空间容纳一部洗衣机,唯有将衣服累积,每隔几天光顾附近的自助洗衣店,洗衣连乾衣,一等就个多小时,有时在店内休息,间中到附近茶餐厅吃饭,这段街外洗衣的日子,已经持续一年多。

  单亲母供女读书 卖楼租劏房

  “我是单亲妈妈,什么也靠自己,几年前卖了层楼,供女儿到外国读书,一个人,就租劏房!”劏房月租6500元,已占人工大半,她曾购买公屋,其后出售,由于已接受过房屋资助,根据政策规定,她不可再轮候公屋,“我问过,除非破产!破产很容易,但我有手有脚,自己赚钱养自己。”她坦言,洗衣店面积200多平方呎,比租住的劏房还要大,拿衣服到街外洗的日子,不知要持续至何年何月。

  大角咀劏房林立,中汇街在不足100米内,已有三间自助洗衣店,名副其实是“梗有一间喺左近。”接近凌晨零时,拿衣服到店铺洗衫的街坊,一个接一个。

  “衫多不够地方晾,又怕冷气机滴水,唯有下来烘乾!”街坊赖先生拿着两个塑胶桶走入店内,赶着将衣服烘乾,以便翌日早上六时上班可以穿着,从他的背影,仿佛看到时光倒流至上世纪60年代,那些年,香港制水,人人拿塑胶桶盛水,谁又会想到,半个世纪后的2018年,有人会拿着胶桶,在街头洗衫乾衣?

  床位只用来睡 这里有冷气

  来自菲律宾的Sergio,与弟弟租住一个床位共睡,同一屋檐下,有三个家庭,单位内有洗衣机,但无地方晾晒衣服,唯有拿到自助洗衣店烘乾,“床位只是睡觉的地方,这里(自助洗衣店)有冷气、乾净,又有WiFi,还可以手机上网玩游戏!”已近凌晨,问他何时回家?他笑说:“差不多,还有半小时,回家就睡,明天开早班!”

  曾经有人说,茶楼是香港社会的缩影,这句说话今天可能要改写。自助洗衣店很热闹,顾客不分男女老幼,有情侣,有母女,最多是单身男子。“街洗常客”陈先生是90后,独居租住套房,日间为口奔驰,回家不想操劳,加入无洗衣机一族,宁愿每隔几日,深宵拿衣服上街洗。他不怕共用洗衣机有卫生问题,但最怕麻烦,等候一个多小时,沉醉于手机的游戏世界。

  每一间洗衣店,每一个人,也有一段故事。

  (来源:大公网)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