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陆专家学者关于“涉台31条”与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8-05-28 15:25:43


 
  第二,对于“涉台31条”的政策成效,不少大陆学者都展现了务实理性的态度。一些学者指出,该政策涉及的部门很多、范围很广,该政策制定的过程本身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由于大陆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复杂,工作量很大,“涉台31条”从酝酿到提出、从执行到见效、从反馈到检讨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其中仍然需要各部门克服困难,把工作做细、做实,实现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并建议把政策成效纳入政协民主监督。有学者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逐步”二字就体现了大陆方面的务实,因为落实同等待遇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学者还客观看待“涉台31条”对岛内政局及民意的作用,有学者预测台湾可能出现新一轮“西进效应”,但台湾当局不排除通过法律手段加以阻挠,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大陆方面有关落实台胞同等待遇的政策,对促进台湾主流民意与台湾民众政治认同朝积极方向转变而言,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就新时代台湾问题在中国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域中的位置,大陆学者有了更加清晰统一的认识。有学者指出,十九大后大陆民间舆论的“武统”声音“是对大陆对台政策的误解”,而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台表述来看,大陆方面有高度的自信、足够的能力、充分的定力主导两岸关系格局,报告再度明确了和平统一依然是未来大陆对台工作的基本方向,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大陆对台工作的重点。有学者认为,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台湾政局相对于整个中国的大局只是在茶壶里的风暴而已,说明两岸关系的战略着力点已经出现历史性变化,台湾当局的角色作用下降了,还有学者认为,当前对台工作应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也要和大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结合起来看,只要大陆把自己发展好,就不愁解决不了台湾问题。还有学者指出,中共在台湾问题上选择空间不大,只能顶住压力向前走,而且要在适当时机下定决心突破。台湾问题一旦解决,就可以在第一岛链和印太战略圈上打开实质性缺口,意味着东亚权力格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局面也会有很好的提升和改善。

  综上所述,正如一位大陆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涉台段落的概括:积极进取促统,坚决彻底反“独”。大陆方面将在坚决反对和遏制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的基础上,以强大的战略定力与战略自信,将对台工作重点转移到民间、经济和社会层面的融合发展。

  三、点评暨结语:新时代新作为需要新思维新论述

  今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两岸关系发展与国家统一进程也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全党核心、人民领袖的崇高地位,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正在并将长期指导大陆对台工作踏上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进入新时代。

  问题是时代要求的反映,也是一切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也需要在实践中解决;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对于广大对台工作的参与者与两岸关系的研究者而言,“两岸关系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近几年来最常援引的重要判断。至于“新情况”有哪些,“新问题”如何解决,尤其在当今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两岸关系的理论创新亟待回答一系列“新时代之问”。

  通过归纳整理大陆学者对十九大以来对台工作一系列新举措的观察与评价,我们发现,如果说以2005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与两岸执政当局交流互动实践为基础的“两岸和平发展理论”是探讨两岸如何通过协商谈判深化经贸文化关系、解决国家统一前两岸政治定位的问题,那么以近年来大陆对台工作实践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进程为基础的“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正在逐渐成型,而以“涉台31条”为代表的旨在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的一系列大陆对台政策措施,正是融合发展理论在现实政策层面的成功实践。

  “两岸融合发展理论”源于十八大以来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既适用于国家统一前,亦适用于国家统一后,其主要阶段依次为:消除身份差异(前提)、弥合认知分歧(过程)、实现心灵契合(目标),主要探讨民生与民心的融合、理性利益与感性认同的融合、地区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融合、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融合。因此,在两岸融合发展理论的起步阶段,在继续坚持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区间思维、创新思维的同时,当前还需要加强和丰富两岸关系的治理思维、互联网思维与顶层设计思维。

  注释①:一部份两岸媒体及专家学者习惯使用“惠台31条”,然而有学者并不认同“惠台”这一提法(具体理由详见正文),台湾当局称此为“对台31条”,故本文统一称为“涉台31条”。

  附录:受访大陆台湾问题专家学者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伟男: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仇长根: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包承柯: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
  李义虎: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季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所长
  巫永平: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唐永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盛九元: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张文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陈先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乔新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杨幽燕: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
  杨毅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郑振清: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刘相平: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
  刘国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严安林: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4月号,总第24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