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清远“三治合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18-06-08 15:02:22


 

  人们用行动传扬道德

  “我们四人台上站,一起来讲三句半:婆媳妯娌一家人,和睦相处多沟通,家庭矛盾就化解;好弟兄,同根生,同心同德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好儿女,孝双亲,报答爹娘养育恩,人生责任肩上担……”

  近日,连州市东陂镇江夏村“中老年春牛志愿表演队”又开始了走村入镇。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用当地传统歌谣的形式,把传统道德文化编成“三句半”,以此传递道德的正能量。观众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接受了道德教育。

  除了志愿者宣传队,清远各地推进德治建设还有很多手段,道德讲堂是该市宣扬道德的重要载体。

  不久前,获评“清远市优秀道德讲堂”的佛冈县石角镇,举办了一场以“践行文明礼仪,弘扬中华孝道”为主题的道德讲堂,4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主持人讲述了该县彭小英孝老爱亲的现代孝义故事,感受平凡中的真情;现场参与者一起诵读《孝经》,重温孝道的真谛;观看最美环卫工殷国然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为城市卫生环境的默默付出、毫无怨言的敬业精神。

  从2011年清远市全面深化道德讲堂建设至今,道德讲堂已经成为清远德治建设的一大亮点。全市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新市民等各种类型的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开讲的频率很高,比如,清远市清城区的道德讲堂保持着每月一次的节奏,以引导群众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此外,还有以媒体、网络、新媒体为载体打造的道德讲堂。

  德治建设让社会更加和谐,矛盾纠纷持续下降。去年,清远全市涉农矛盾发生起数在以往大幅下降的基础上持续下降,农村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村民享受到自治好处

  “谁敢拆我房子,我就抬棺材来!”连州市保安镇湾村熊屋村进行新农村建设,一位面临拆房的村民情绪激动地对村干部说道。

  “这部分泥砖房不拆,全村新村建设就无法开展,拆掉后,大路也直通你家门口啊……”经过在场的村民理事会理事熊记财几番苦口劝说,这名村民终于冷静下来,同意拆房。

  组建村民理事会推动村民自治,是熊屋村在夯实乡村治理过程中找到的一个有效途径,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化解了农村大量矛盾。

  2012年以来,清远在探索将党支部建到村民小组(自然村)的基础上,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作为村委会加强村民自治与服务的重要辅助力量。

  “村民小组一级的村民理事会在协调村中事务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些政府难以推动的工作也相对容易得到解决。”英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朝本说,理事会都是由热心公益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退休的公职人员、各房族代表、德高望重的乡贤、致富能人组成的。

  截至2017年年底,清远全市村民小组(自然村)共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16800多个,成员近7万人。全市村民理事会累计召开理事会议近20万次,调解矛盾纠纷5万余宗,协调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设5万余次。

  清远推进乡村自治的另一个利器是,在法治、德治基础上制定或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在驻村法律顾问指导下,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或延续古训,或延续家训,相继制定或修改村里的村规民约。

  “以前没有村规民约,村里屋前屋后到处堆放杂物垃圾,为一点小事争争吵吵都是经常发生的事。”连州市九陂镇四联片区飞鹅岭村村民李老伯说,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对保洁实行三包,还积极筹资建设村里的篮球场、村道、雨污分流等公共环境,“你看,如今我们村整洁有序,村民和睦,成了清远的美丽乡村。”

  (来源:法制日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