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卢文端:制度性壁垒是大湾区建设最大障碍
http://www.CRNTT.com   2018-06-13 10:31:42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中评社 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6月13日电/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讨论中,肯定赞誉的声音比较多,各方面的热切期望也不少,但对其中的困难和障碍似乎讨论较少,重视不够。

  在本人看来,国际上几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并不存在制度和边境的阻隔,区内人、货、讯息、资金等四大要素“全流通”,而粤港澳是两种制度、三个政府、三种关税、三种货币,要素不能自由流通。

  我们的这种制度性障碍不容易克服。如果不能突破这种制度性壁垒,大湾区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不可能真正建成,最多就是过往粤港合作的加强版。有人可能说这是“泼冷水”。其实,这不是“泼冷水”,而是希望各方面能够冷静看到困难和问题,更加重视并拿出魄力解决问题。

  粤港澳与国际湾区分别

  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东京湾区,便是先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崛起的著名湾区,被誉为国际三大湾区。

  香港和内地通常都以三大国际湾区为比较和参照,来讨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借鉴国际经验和探索遵循大湾区规律的角度看,当然应该这样做。不过,我们尤其要清醒看到,粤港澳大湾区与三大湾区有根本的区别,并高度重视这种区别给我们的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困难和阻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三地经济融合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过程。一般来说,衡量经济融合程度的核心标准是人、货、讯息、资金等四大要素流通的自由程度,高度的经济融合意味着区内要素能自由流通。

  综观国际三大湾区可以清楚看到,区域内各个城市经济高度融合,城市之间并不存在制度和边境的阻隔,区内要素“全流通”,对外的开放标准亦是一致的。这不仅是这些区域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前提条件,而且是能够称之为国际著名湾区的重要标志。

  然而,粤港澳有两种制度、三个政府、三种货币、三种关税。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澳门和珠三角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分属3个不同经济体和关税区。湾区内部,人、货、讯息、资金等要素在三地间并不能自由流通,面对关税区边境及制度的阻隔。

  四大要素不能在区内“全流通”,就不可能实现整个湾区的积极整合,也就难以真正建成经济高度融合的大湾区。显然,维持各自不同的边境管制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讯息流的管制——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面对的最大障碍。

  很多人都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这种制度性障碍,只是大家更多的是把这种障碍说成是一种“优势”,至于如何克服这种“障碍”,变不利为“优势”,却未见提出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