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央环保督察指宁夏发改委是“甩手掌柜”
http://www.CRNTT.com   2018-06-27 13:48:34


 

   “你们的危废到底去了哪里?”顺藤摸瓜,督察组按照宝利达危废负责人王天齐的说法,来到杰瑞邦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瑞邦达)。本来是想看他们是如何处置宝利达转来的危废的,结果却发现,名为环保公司的杰瑞邦达收集来的危险废物不仅露天堆放,而且原本已被叫停的这家企业却在夜间偷偷生产。

   尽管督察组反覆提醒杰瑞邦达有关负责人要说实话,但是,这位负责人却仍然谎话连篇。督察组在现场发现,杰瑞邦达约2000吨的油泥(属危险废物)就堆放在未作封闭处理的简易贮存池中,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严重。

   6月19日,傍晚7点多,一块竖立在地上的巨幅“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灵武市众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招牌引起了督察组的注意。临时停车,督察组顺着招牌来到一家废旧汽车拆解“企业”。

   进入厂区后,满身满脸满手沾满黑色油污的中年男人告诉督察组,他就是“企业”老板,名叫杨学明。一走一冒烟的土路,从废旧汽车上拆下来的一堆一堆地汽车零部件胡乱地堆放,整个厂区高低不平,没有落脚之地,油污呈团状散落在厂区的每一个角落。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居然在督察组来前也做了功课:将厂区内隐蔽处的一团团油污用黄土进行掩埋。

   “没办法,娃儿没出息,考不上学,只能跟着一块干。”杨学明指着与他同样“打扮”的一个年轻人说,那是他儿子,因为没考上大学,就跟他一起干起废旧汽车拆解的活。杨学明儿子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哥哥也跟他们一起干。他说,“企业”就他们爷儿仨,既是老板,也是员工。

   名义上是一家废旧汽车拆解“企业”,但实际上不过是一家土作坊。而这也是规划里所说的“西北地区科技含量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企业”之一。

   “世界之最”工人戴着面具生产

   “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全部使用进口高品位锰矿的电解锰生产企业,独家采用的高品位锰矿二次浸取技术,使锰的回收率由普通的60%提高到98%,提高了锰矿石的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是一家名为“宁夏天元锰业公司”(以下简称宁夏天元)的企业。

   6月20日,当翟青一行来到宁夏自治区中宁县,走进这家企业时,所看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洒了水,精心清扫过的厂区路面;早已等候的十几个“迎检”的企业管理人员。显然,对于督察组的到来,宁夏天元早有准备。

   “怎么这么多人?”翟青问。见状,宁夏天元总裁黄河赶紧命令“迎检”人员散开。督察组一行直奔电解锰生产车间。“怎么这么大味?”当督察组一行走进宁夏天元电解锰第一个车间时,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强烈刺鼻性氨气味呛得督察组一行人睁不开眼睛。而此时,十来个戴着面具的工人正在一排排冒着薄雾一样气体的电解锰生产线上熟练地工作着。

   第二个车间,第三个车间,第四个车间,第五个车间,第六个车间,近40分钟时间,督察组一行,连续走过6个同样的车间。在第6个车间,督察组一行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味道。在翟青的盘问下,企业不得不承认,考虑到督察组要来,他们在车间里喷洒了空气清新剂。

   “这车间能呆吗?”翟青问随行的中宁县县长。中宁县县长无言以对。在一间工人休息室,正在吃午饭的工人告诉翟青,他们是5个小时左右一换班。“戴着面具可以防止氨气进入肺里。”一位工人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