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智库:国民党想赢 需建构共赢两岸论述
http://www.CRNTT.com   2018-07-17 00:14:29


 
  何以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例”表述的政治观点会成为台湾社会的焦点,受到绿营质疑和嘲弄?这的确值得深思。在今天台湾社会的语境中,“统一”一词似乎就是政治不正确的象征,哪怕是依据“宪法条文”法理支持的表述也受到质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究起来,自新世纪初始,“统一”两字便开始成为台湾社会的禁忌。民进党陈水扁执政时期不用说,因为这与他们的台独目标截然对立;而过去一向倡言两岸统一,并将其写入党纲,还制定了“国家统一纲领”、成立“国统会”的国民党,自马英九2008年重新执政后,不但不恢复被陈水扁“冻结”的“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甚至连他自己在2005年担任国民党主席后曾几次提及的“统一”愿景也不提了。从媒体报道看,马英九的这个变化发生在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2005年9月2日,马英九在接受海外媒体专访时,提出自己将“竭力促使海峡两岸结束56年来的分裂状态,达到两岸统一”的愿景。当年12月初,马英九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也表示,“我们党的终极目标是统一,但我们没有时间表。” 2006年1月14日,国民党中央发布新闻稿,指出马英九主席在1月9日前与朝日新闻、产经新闻、NHK等多家日本媒体茶叙时表示,国民党基于“一中宪法”和“国统纲领”的精神,以两岸在自由、民主、均富的前提下,将统一作为选项。目前最大的公约数是维持现状,这就是国民党的主张。这是一个重要标志,此后马英九对“终极统一”就不再提了,代之以“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论述。这个论述在其执政后,又成为其两岸政策的核心。有台湾学者指出,正是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里,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曲线由“观望”和“缓统”滑向“维持现状”与“独台”。而“统一”二字也就成了台湾社会的禁忌。

  作为马英九执政团队重要成员的吴敦义自然知道这个话语禁忌及其代表的意思。事实上,“统一”之所以在马英九执政的八年成为政治不正确的象征,根本原因在于到2008年时,国民党已经清楚地知道随着大陆的快速崛起,统一已不再是他们所希望的“逐鹿中原”,由“中华民国”来一统中国了;而必然是大陆统一台湾。因此,谈统一无异于投降,只能将之无限期拖延,以期待大陆内部崩溃,不过这当然是政治幻想。加之来自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压力,希望能维持台海“不统”的现状,为其谋取最大战略利益。这就是国民党放弃统一论述的最主要原因。但民进党却充分利用了国民党两岸政策论述贫乏的有利时机,迅速建构了“台湾主体论述”的道德性与台独的正当性,将反共反中与“统一”联系起来,以此来恫吓台湾民众,不但夺取了政权,也使“统一”彻底污名化。

  吴敦义今次能够重提“终极统一”,当然是一个进步。但由于没有深入展开论述和彻底反省,在国民党内开展一次思想和两岸政策上的大讨论,使台湾社会深刻认识和瞭解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与民进党有何根本的不同。所以,吴敦义的讲话仅仅像暗夜中的流星一般快速划过,并未给台湾社会带来光明和希望。

  据最新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率都很低,民进党仅百分之二十出头;国民党也只比民进党高一、二个百分点;而四成以上的民众选择不蓝不绿的无党无派,形成庞大的中间选民阶层。这个民调结果值得重视。执政的民进党由于两年来政策错乱,执政荒腔走板,“发夹弯”不断,台湾经济表现为“数字好看,实际感受不到”;且社会严重撕裂,抗争不断,因此不受民众支持可以理解。而国民党在野,按说正是抓住时机猛烈批评执政党,展示自己的政策主张和未来作为的大好时机。何以众多台湾民众对国民党也不寄希望了呢?这就需国民党高层深思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