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旧金山和约 绝非日侵占钓鱼岛依据
http://www.CRNTT.com   2018-07-22 00:17:30


 
  三、《波茨坦公告》对《开罗宣言》所宣示的目标进行了再确认

  盟国通过《开罗宣言》表达了共同对日作战的决心,并共同描绘了战后的愿景。但日本政府毫无停止战争之意,反而寄希望于请苏联在日本和西方大国间充当调停人。为了换取苏联拒绝美英要求其对日宣战的请求,日本外务省于1944年9月初决定向苏联送去献媚清单:日本的津轻海峡允许苏联船只自由通行;同意日本和伪满洲国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在中国及“共荣圈”内的其他地方允许苏联扩大势力;在伪满洲国与苏联之间的边界实行非军事化;苏联在满洲的利益给予承认;日本退出库页岛南部,出让千岛群岛,废弃先前的渔业协定,废止《反共产国际协定》、废除德意日的《三国轴心协定》等。

  《开罗宣言》发表后,中国与英、美、苏等50余个国家组成同盟国对法西斯阵营作战,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1944年盟军在当地游击队配合下在菲律宾开始登陆;1945年2月盟军在硫磺列岛登陆,4月进攻琉球群岛,并加强轰炸日本本土。中国的国共两党与盟军合作共同抗日,给日本以沉重的打击。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完全陷于孤立。为了减少盟军的伤亡,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表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宣言》,其与中国相关部分内容如下: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小岛之内。⋯⋯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争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

  《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政府于1945年7月28日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继续负隅抵抗。美国总统杜鲁门和美国政府想尽快迫使日本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造成了10余万广岛市民的死伤。三日后,美国又在日本军工重镇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当日即死去6万余人。

  然而,即使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毁灭性轰炸的惨剧,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无意接受《波茨坦公告》最后的条件,即无条件投降。他们在国内对日本民众依然掩盖事实真相,并把调停的希望寄托于苏联。但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发表“苏联对日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的宣言书”,表示参加《波茨坦公告》,并于1945年8月9日宣告对日宣战。

  从上述同盟国发布的一系列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内容来看,《开罗宣言》确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亚洲战场的目的,即“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并在领土问题上确立了将“台湾归还‘中华民国’”这一战争目标。《波茨坦公告》第八条中“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则再次强调了《开罗宣言》在解决战后领土问题上的宣示,即再次强调了台湾归还“中华民国”这一领土归属的意义,并限制了日本的领土仅止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小岛之内”。以上的历史脉络及相关国际法文件证明了与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两个文件已经明确地确认了战后台湾法律地位的归属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