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王海良语中评:双普会破冰?不过是失衡探戈
http://www.CRNTT.com   2018-07-20 00:15:39


 
  其实,王海良指出,近年战略稳定这个提法出现得很少,一次是南海仲裁案出笼前夕普京访华时,另一次是印度总理莫迪与习近平武汉会晤时,但出现的背景与政治含义都非同小可,都是大国思维在外交上的精准投射。这次双普会也谈战略稳定,想必又是普京的主意,特朗普的应和吧。
所以,他们从战略武器、伊核问题、反恐问题、叙利亚局势谈到了朝鲜半岛。

  不过,王海良对中评社说,双普会的关切比较突出的是中东和东欧,而这两个地区都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由于近几年美对俄遏制收效甚微,在东欧、乌克兰、中东等方向上遭遇困难和挫折,而中国的发展态势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加持了俄罗斯战略优势,美国战略精英开始面对无法撼动俄罗斯这一现实,不得不调整与俄关系。他们被迫改变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强硬态度,等于对俄做出让步。须知,为了克里米亚归并俄罗斯一事,美国联合盟友对俄制裁了几年,确实把俄罗斯折腾得不轻,但惩罚并不能改变现状,再拖下去就影响美国战略大局了。

  王海良说,特朗普的一句“克里米亚讲俄语,应该是属于俄罗斯的”,等于宣布美国默认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的现状。看来经济制裁快收场了,不然是打不动俄罗斯的。“克里米亚这块奶酪妥妥地放进了普京的盘子,谁都拿不回去了,也休想再碰一下。”

  王海良认为,美俄冷对抗是后冷战时代的典型长期较量,其间俄罗斯被动挨整、窘况难堪,但较量的结果,美国相当失望,美确实力有不逮。只要美国不能在核武库上压倒俄罗斯,就谈不上对俄压倒优势。

  王海良告诉中评社,美俄关系缓和,美国放低姿态,收缩对俄围堵战线,是不得已为之。美国对付伊朗这块难啃的骨头,没有核大国俄罗斯的帮助,完全无能为力。何况现在美国贸然退出伊核协议后,俄与英法德中站在了同一行列,美地位空前尴尬窘迫。在朝鲜半岛,是美有求于俄,而不是俄有求于美。俄方的处境明显改善了,但双方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角力不会停止。美俄之争一向主要是势力范围之争。这是由地缘政治规律决定的,以陆地为主的俄罗斯从来都不接受周边有强国或有压力。双普处境都不太好,但眼下普京日子好过一点,与中印西欧关系看好;特朗普的刚愎自用、特立独行带来不良结果,国际上如同荒原孤鸿,国内陷入被围攻的窘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