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海水稻”,效益如何未可知?
http://www.CRNTT.com   2018-08-03 14:16:03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近日,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在《中国稻米》杂志发表的《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指出,目前水稻耐盐育种尚不能改变盐碱地种稻必须靠淡水灌溉洗盐这一基本事实,并由“海水稻”的称谓问题引出对其技术路线、产业路径是否科学的质疑。文章刊发后引起社会关注。

  争论一:称谓不准确?

  凌启鸿在文章中称,海水稻的名称过分夸大了耐盐育种的作用,忽视了引淡水灌溉的基础作用,会引起误导。

  海水稻繁育专家陈日胜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起名字一定要有科学根据,在海边经历过台风、潮起潮落,被一定盐度海水浸泡的作物,才能称为海水稻,否则只能称为耐盐碱水稻。”

  而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则回应称,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是指能在盐碱地、滩涂等高含盐量的土地上生长的特殊水稻。

  记者发现,不少报道将海水稻描述为“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有学者表示,这些不够严谨的表述有科学传播方面的问题,也与科学家普及相关知识不够严谨有关。

  争论二:灌溉用什么水?

  据了解,目前在青岛海滩上种植的海水稻最高亩产为近621公斤。张国栋表示,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2017年采用6‰盐度水对代号0045的品种测产,亩产620.95公斤。今年4月,该中心从上千份材料中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试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