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张小平离职会成为国企待遇改革的契机吗
http://www.CRNTT.com   2018-10-01 07:20:41


27日晚,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图片来源:中青在线)
  中评社香港10月1日电/27日,热传文章《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把科研人员张小平推到了浪尖上。该文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张小平被民企挖走,其在中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处在“最关键技术岗位”,但“待遇是12万(人民币,下同)一年,跳槽后直接达百万元”。此外,文中公布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的官方文件显示,张小平是“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事关中国载人登月项目,“无法接受因个人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美国《侨报》9月28日载文《张小平离职引争议 会成为促进国企待遇改革的契机吗?》,文章说,该单位负责人随后对外证实了张小平离职一事,幷坦承为挽留张小平,在前述文件中夸大了其贡献。事实上,技术骨干很多,张的离开对全局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针对“年薪12万”一说,也有科研人员对此辟谣,称和张小平级别相同的研究员,税后大概20万元左右,然而,舆论的质疑却幷未就此平息……

  讽刺的是,也是在27日,娱乐圈综艺最新“限薪令”曝光:单期节目单人片酬不超过80万元,常驻嘉宾一季节目总片酬不超过1000万。也就是说,张小平们埋头4年的收入大体和一位艺人上一期综艺的片酬持平。对此,不少网民为科学家们愤愤不平:“灵魂人物拿12万年薪?”“民企有百万年薪为何不去?一样能登月!”

  当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张小平的离职,无论是留国企还是去民企,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社会所需。中国商业航天近年来发展迅速,越来越多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加入商业航天的趋势也不会因此事改变。但是,是时候严正审视体制内科研者的待遇问题了。3年前,屠呦呦拿诺奖后,被问及奖金怎么用时直言“不够买北京半个客厅”,曾引发舆论对体制内科学家待遇的巨大争议。3年后,不管是年薪12万还是20万,那些体制内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仍买不起半个客厅。科学家也要“食人间烟火”,既然张小平们掌握着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为何未得到国之重仕的核心对待?从这个角度看,此番张小平离职一事引发的争议或许会成为促进体制内待遇改革的契机。

  这出闹剧让很多人想起了历史的悲剧: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张小平这样的金子势必走到哪里都要发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其可贵。事后发公文“要人”,不如事先以礼遇留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