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个冬奥核心赛区的工程建设现场
http://www.CRNTT.com   2018-10-04 10:48:38


  中评社北京10月4日电/“距离2019年12月31日还有15个月、64周、456天”。国庆前一天,各冬奥工程建设工地上,倒计时牌同步跃动。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冬奥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各项工程组织协调紧张进行,不少人坚守在各场馆和配套工程建设现场…… 

  在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建设场地,工人向茂盛手持35公斤的混凝土喷射枪,正在作业。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打造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也将成为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赛道全长约1.9公里,垂直落差超120米,最高设计时速134.4公里,堪称雪上F1赛道。每个角度、曲面、细微之处,都将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安全,因此设计建造要求极高,混凝土喷射也是最难的环节。在以往的冬奥会上,很多举办城市都高薪聘请国外的喷射手操作混凝土喷射,而在延庆赛区,中国建设者挑起了大梁。

  为打造这条完美赛道,工人先要通过20多轮的技术选拔,再练体能,培训周期长达1年,几千名工人中仅选出25人。向茂盛是第一位通过选拔的喷射手,他对第一次接过喷射枪时的感受记忆犹新:“一根喷射枪加上料重六七十斤,这还没算后坐力。操作者不仅需要强大的操控力,还要有精细到毫米级的精确度,更需要几十米赛道一气呵成的超长耐力。”

  “不到1年,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攻克了4项技术难关、创新了11项工艺,前不久通过了国际雪车雪橇单项组织的认证。”工程建设方北京北控京奥公司副总经理李长洲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带领的团队则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物联网监测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每一个应力变化,确保今后改造的精密推进。

  在海拔2199米的延庆小海坨山上,2000多名工程建设者,每天都要从山下生活区,步行登上高山滑雪建设现场。工人们说,在还没有建设好相关设施的情况下,为了把施工和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每个建设者都坚守绿色施工标准,丝毫不打折扣。延庆赛区的绿色施工,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环保专家的认可。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早在2015年,就扎进了延庆赛区核心区的深山老林里。几年来,他踏遍了15.7平方公里的山水林草。一大批平均年龄近60岁的植保、水保、环保等领域的专家,组建团队,实地考察,制定严格详尽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希望通过冬奥会建设,在全国起到山林利用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张志翔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