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吴子嘉:台北市民对民进党好感度仅剩18趴
http://www.CRNTT.com   2018-10-15 17:04:23


 
  若以“政治立场”交叉分析,会发现在“泛绿”选民部分,竟有43.0%支持柯文哲,高于支持姚文智的38.4%。若回顾本报在上月做的调查,当时泛绿选民有43.3%支持姚文智,高于支持柯文哲的39.1%,代表泛绿对姚的支持度已出现死亡交叉。

  特别的是,今年8月,蔡英文特别钦点姚人多进驻抢救北市选情,当时姚文智就喊话说这是要“绿营整队集结”。只是,从科学数字来看,绿军力量在这段时间不仅未能集结,反而是更离散了。

  ◆◆柯打破蓝绿 丁别再期待弃保牌◆◆

  为进一步了解柯、丁、姚的支持者结构,此次民调特别询问台北市民对国、民党两党的好感度。其中,对民进党有好感的比例为18.3%,反感的比例为55.2%;对国民党有好感的比例则是35.3%,反感的比例为37.0%。

  在得出以上数据后,再进一步将民众对于国、民两党的好感度,细分为G1至G9共9个群体。概略来说,G1至G3属于泛蓝选民,其中G1为深蓝,到G3则递减为浅蓝;同样的,G7至G9属于泛绿选民,其中G9为深绿,到G7则递减为浅绿。而G4至G6就是泛指传统所说的中间选民。(详见调查结果摘要分析) 

  在分类出这样的选民基础后,会发现丁守中在G1、G2群体的支持度都超过柯文哲;姚文智却只在最深绿的G9群体领先柯文哲,就连挺绿强度比G9稍弱一些G8群体,他的支持度竟然也已输给柯文哲。(若与上月调查比较,姚文智在此群体的支持度从42.2%跌至33.2%,柯文哲从36.2%增加至51.5%) 

  由此证明,柯文哲除了在中间选民、浅蓝、浅绿的支持度领先对手,甚至已进一步挖走“中间绿”(指G8群体)的选民。

  这样的数据,不仅可用来解释为何姚文智的支持度,始终只能在10趴上下徘徊;更透露出一个重要讯息,就是丁守中从选战开打以来,就一直期待出现“弃柯保姚”的弃保效应。但是,从数据来看,这种战略思维显然是缺乏科学基础。

  因为,绝大多数的泛绿选民都已倒向柯文哲,姚文智的主要支持群只剩一群比例不高的深绿选民;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真的出现弃保效应,其影响程度也只会是微乎其微,对结果是毫无关键影响力。

  ◆◆绿议员盘陷危机◆◆ 
  
  为了解北市议员选举盘势的变动,此次民调特别询问,“请问,这次台北市议员选举,如果现在投票的话,您可能会投给哪一党的市议员候选人?”结果显示28.5%投国民党、16.3%投民进党、2.1%投时代力量、1.7%投亲民党、1.1%投新党,其余政党则均未达1%。

  由于2014年的北市议员选举,国民党共当选28席,民进党也达到27席,但从这份民调来看,民进党的议员选举恐怕也与市长选举相同,都正面临危机。

  ◆◆打器官案、统独牌 与主流民意背道而驰◆◆

  ◆选民对器官案看法 

  针对吴祥辉、姚文智近来猛攻的器官移植争议,本报在9月份、葛特曼尚未来台前的北市长民调中,就特别询问“请问,最近有人指控台北市长柯文哲以前在担任台大医院医师的时候,曾经带病人到中国进行器官移植,而且牵涉到中国的器官买卖,您相不相信有这件事?” 

  当时,有19.7%表示“相信”,45.2%“不相信”;若以“政治立场”交叉分析,会发现当时在“泛绿”选民中,有34.8%相信,47.6%不相信。

  如今,随着葛特曼来台开完记者会、姚文智持续追打柯文哲后,美丽岛电子报在此次民调以相同的问题再问一次。结果显示,“相信”的比例只剩19.3%,“不相信”的比例则提高至54.8%。

  若同样以“政治立场”交叉分析,会发现在“泛绿”选民部分,相信的比例降至31.2%,不相信的比例则超过半数,达到52.1%。

  换言之,面对一个连绿营自家支持者都不相信的议题,民进党除非有不为人知的目的,否则,是该适可而止,继续追打只会适得其反。

  ◆选民对统独牌看法 

  针对近期姚文智频频攻击柯文哲的两岸一家亲,此民调也特别询问,“请问,最近“行政院长”赖清德说,台北市长柯文哲主张两岸一家亲的说法,就等于向世界宣告台湾接受中国的统一目标,您同不同意赖清德这项说法?”结果显示,有17.8%表示“同意”,67.6%“不同意”。

  若以“政治立场”交叉分析,同样发现即便是“泛绿”选民,同意赖清德这项说法的比例只有38.5%,却有高达53.0%表示不同意。

  换言之,姚文智近期所主攻的器官、统独议题,恐怕都是“损己利柯”居多,无益翻转选情。

  本次民调是在2018年10月11日至10月12日进行,成功访问1070人,在信赖水准95%的情况下,抽样误差最大值为正负3.0%。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