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纪委批落马官员:深深中了侥幸这种毒
http://www.CRNTT.com   2018-11-11 13:48:02


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11月11日电/据报道,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素英、原副主任冯立志因涉嫌违纪违法问题,多次接受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谈话,其间“转移赃款赃物,对抗组织审查”“一直无动于衷,毫无悔改之意”。直到被留置后,看到“动真格了”,才坦白交代自己的问题。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行为,可谓侥幸心理的典型表现。

  其实,在众多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表述:“曾经心存侥幸”“受侥幸心理的驱使”“侥幸之心战胜了理智”……可以说,“侥幸”是忏悔书中的高频词。这些人在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过程中,并非不知道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非没想过可能付出的代价,但就是收不了手、刹不住闸,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深深中了“侥幸”这种毒。

  为什么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说要“慎独、慎初、慎微”?就因为“独、初、微”是最容易被侥幸心理攻克的地方。有的人以为,自己背着人、暗地里做的那些龌龊事,不可能被组织发现,结果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有的人第一次违反规矩、逾越底线之后,发现“也没出什么事”,于是越陷越深,以致难以回头;有的人对“一丝一粒、一厘一毫”的问题放松了警惕,最终落得个“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结局……至于像文章开头那种,组织都多次找其谈话了,还不老实、不回头的人,就更是中毒太深了。

  实践证明,侥幸的最后一定是大不幸。那些以身犯险的党员干部,本质上是在进行一种赌博,赌的是个人声誉,赌的是政治前途,赌的是家庭幸福。“一入赌局深似海,一念侥幸毁余生。”君不见,赌徒有几个能落得好下场?不管官多大、位多高、权多重,到了纸包不住火的那一天,不仅要把违纪违法所得全部吐出来,把自己的“赌本”赔个精光,还会让党的事业受损、政府公信蒙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出发,对心存侥幸的违法乱纪者高高举起板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曾强调,“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去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对巡视工作提出要求,“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释放出党纪国法不容触碰、心存侥幸没有出路的强烈信号。如果时至今日还不肯放弃侥幸心理,就真是不识时务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