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校园欺凌分类防治有据可依
http://www.CRNTT.com   2018-11-14 14:43:14


 
  分类有利于专业化治理

  □ 堂吉伟德

  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官网获悉,广东省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此外,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在社交媒体发表贬低或侮辱他人人格言论等行为属于情节轻微的一般欺凌事件。(11月13日《新京报》)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一些恶性案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校园欺凌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若是预防不及时和治理不到位,后果不堪设想。它不仅严重影响当事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难以平复的身心创伤,还可能使部分受欺凌者产生恶逆变,要么以暴制暴,要么效仿或者加入欺凌群体。无论哪种结果,对当事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而言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校园欺凌除了跟社会风气和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外,认知偏差造成措施针对性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短板。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在对待校园欺凌上“重热轻冷”,对拳打脚踢、敲诈、抢夺等严重暴力行为较为重视,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与喝骂,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等软暴力等行为则重视不够。

  事实上,软暴力的影响虽然不像硬暴力那么直接和猛烈,但对孩子的自尊心和性格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加以干预和引导,可能导致欺凌升级。比如,有的孩子长期深受侮辱性外号之欺,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部分老师或校方管理人员却认为没有显性的伤害,要么轻描淡写地安慰一下,要么置之不理,甚至认为被侮辱者小题大做,导致心理伤害日积月累,最后可能酿成悲剧。

  若要实现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治理,就必须对其有充分认识,措施才会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让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因此,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既是立足现实的需要也是着眼长远的要求。而广东的实施办法还规定了主体责任和具体惩戒措施,明确了政府部门、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监护人的责任,加之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和专家对辖区内学校的学生欺凌进行专项调查与评估等其他配套性措施,专业化治理前景令人期待。

  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作,单靠一纸文件无以解决所有问题,说到底,还是需要社会共治。期待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创新方式方法,让孩子们得以在安全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来源:中国妇女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