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物理学家王焕玉作报告时突发大面积心梗逝世
http://www.CRNTT.com   2018-11-18 14:45:08


 

  “太突然了”、“工作太忙了”。11月10日上午,中科院高能所报告厅追思会上,同事和亲友痛惜刚退休不久的王焕玉就这样匆匆离去,留下了已经规划却未来得及开展的工作,和那份没有讲完的报告。
 
  勤奋成就“零的突破”

  1954年12月,王焕玉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在外甥崔东江印象中,王焕玉从小懂事好学。“在村里生产队干活时,总是很早就去,有空时就拿著书看”,他是当年村里唯一一个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

  在大学里,王焕玉就读近代物理系。大学时就认识王焕玉的同事张承模,印象最深的是王焕玉的刻苦。“当时学校环境简陋,夏天室内热到简直会让人晕倒,王焕玉会晚上搬凳子到操场,点着蜡烛学习。”在张承模看来,读书用功成绩优秀,是王焕玉得以毕业后进入中科院高能所的原因之一。

  在中科院高能所的40年,王焕玉从事高能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射线探测研究。2001年到2014年,是王焕玉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他不仅担任所党委书记,还承担多个工程项目。

  2003年起,王焕玉领导探月工程有效载荷X射线谱仪、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有效载荷和地面应用系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硅阵列探测器等项目的研究和研制。此外,2011年HXMT卫星工程立项,王焕玉担任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兼有效载荷总指挥。

  这期间,王焕玉承担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严峻的任务。

  他领导开展的探月工程有效载荷X射线荧光探测是一项开创性科学工作,在我国尚属首次。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嫦娥一号、嫦娥二号X射线谱仪和嫦娥三号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期间,国外封锁、国内缺乏参考资料,但在重重困难中,自主研制最终成功。我国首颗HXMT卫星“慧眼”亦于2017年成功发射,实现我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