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关注:两岸中小企业主谈融合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8-12-06 00:16:11


萧万长特别到场聆听两岸中小企业主的精彩分享(中评社 李娜摄)
  中评社厦门12月6日电(记者 李娜 徐梦溪)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期间,中小企业合作及青年创业推动小组举行以“携手开创两岸青年在大陆的发展新契机”为主题的专题讨论,六位两岸优秀中小企业主及青创代表围绕政策支持、市场通路、资金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座谈期间,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萧万长特别到场聆听,因台上分享的嘉宾们发言十分精彩,萧万长留至座谈会结束与嘉宾们合影后才离开。

  “什么是融合?我在12年前娶了大陆的新娘,这是我的融合方式。”扬州欣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耿贤的一席话让现场的气氛热络起来。他在1993年到江苏扬州读高中,自称是“新扬州人”,在大陆生活的十几年里,交往了很多当地朋友,这也是一种“接地气”,他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一定要多交往当地朋友。

  “台湾年轻人应该放弃小确幸,融入大陆的大舞台。”这是台青创客家总经理虞慧芳理解的一种融合,对于企业来讲的融合就是要多合作,包括不同行业之间跨界合作。比如科技和文创、科技和金融等等。

  富鸿理财规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莉蓁说,融合就像夫妻相处一样,有些人一辈子相亲相爱,有些夫妻一辈子吵吵闹闹,但每一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创业也好比夫妻相处,应该先互相认识,从交朋友开始。她表示大陆市场广阔,发展机遇多,“在这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宁波市鄞州红番薯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宏鸿表示,自己当时到宁波创业时,被告知说要“接地气”。什么才是“接地气”?他说开通手机支付吃这里的外卖、搭乘当地公共交通多走走多看看、交往当地的朋友等等,要想方设法融入当地的生活。同时在创业方面也要“接地气”,他认为台湾企业应在“质”的方面做提升,因为大陆市场太大,很容易找不到方向,一开始可以从“小”做起,比如要做电商平台,可以参照当地城市的电商生活平台,而不要把眼光放到阿里巴巴、京东这类体量级的企业上。进入大陆的商品更要“接地气”,要找到合适的通路,深耕某个领域,再去不断扩展。

  厦门掘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许炜昕分享了自己创业的“三字”秘诀,就是多听、多看、多思考。在创业初期要舍得,舍弃与自身项目无关的资源,一心扑在自身项目上。同时他还提醒来陆创业的台湾团队要注意账务、税务、法务,全国的两岸青创园区是创业团队的好伙伴,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靠拿补助的企业是撑不住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