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萌母婴店店长陈颖告诉记者,更大的原因是家长对食品、用品安全没信心。安萌母婴店开了5年,她说店里销量最好的就是德国、澳大利亚进口的奶粉以及日本进口的尿不湿。三聚氰胺事件10年后影响仍难消除,即使2018年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9.5%,家长们还是热衷到实体店买更可靠的进口产品,无须推销员,只要网传哪个进口产品好,线下实体店里的该产品就会断货。
严管才能破解圈套
“母婴讲座上,每次苦口婆心地科普,到大医院正规检测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营养补充剂,社会上的检测仪器绝大多数没有科学依据,可还是有家长中招后带着孩子来就诊”,徐浩无奈地说。
他认为,解决问题不能只靠提醒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应当担负监管职责。“对于‘儿童专用’这种欺诈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叫停、严厉惩治。既然目前很多商品都没有出台儿童专用的标准,那么商家凭什么打出这样的旗号?某种角度上说,监管部门对‘儿童专用’商品的虚假宣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是这些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给出的建议是,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应界定“儿童专用”为虚假广告。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以罚款。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则提醒奶爸奶妈们,纠正砸重金让孩子享受高端消费的做法,抵制社会上的消费攀比风。“许多家长存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有些甚至明知道国产品牌的东西质量也不差,但为了攀比宁肯购买高价进口产品,这也让许多母婴店钻了空子。”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