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浙江义乌:擦亮“小商品之都”金名片
http://www.CRNTT.com   2018-12-12 10:15:03


最初,何海美在街道上摆摊卖衣服。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浙江省义乌市现代化的室内市场于二十七日正式开业。这个市场总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主楼十三层。场内设置了电视监控、广播、通讯等现代化设施。

  ——摘自《人民日报》(1992年05月28日01版)

  浙江省义乌市是改革开放的标杆之一,以“小商品之都”闻名世界,每年吸引着数十万外商来到这里采购商品。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义乌由于山多田少,当时最主要的产业——农业并不发达,义乌的小商小贩只能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红糖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制成鸡毛掸、羽绒衣以获取微利。正是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的精神,义乌的走货郎们在这四十年间,将义乌打造成了世界“小商品之都”。

  何海美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首批个体经营户之一,她说:“我看着义乌这四十年慢慢变成了世界的焦点,改革开放让义乌这座城市和我们这些小商品经营户都受益良多。”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那时候,何海美提着篮子在电影院门口卖照片,“三天就赚了100多元,在那时可是一笔‘巨款’了。”何海美说,初次经营的成功,让她坚定了继续做生意的决心。

  因人流闹市的迁移,何海美摆摊的地方几经迁移。“最初是在电影院前卖照片、后来在县政府旁的街道上摆摊卖衣服,之后搬到小百货室内市场才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摊位。再后来政府建设了小商品城,散落在各处的各行各业的小商品商人们陆续搬了进来,大家才算真正稳定下来。”何海美说。

  何海美认为,小商品城的建立对义乌建立‘世界小商品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靠着我们义乌的‘走货郎’在外地逐渐打响义乌小商品的名号后,不少外地的商人来到义乌选购小商品,小商品城将各类商品的经营户按区划分,给采购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良好的‘购物体验’加上商品过硬的质量,这才让采购商们愿意再次来到义乌。”何海美说,小商品城将各类经营户划行规市,极大的便利了采购商。如何海美所在的四区,就被精细地“切割”分类:一楼经营袜类;二楼西区经营日用百货,东区经营帽类、手套及针棉织品;三楼西区经营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东区经营鞋类;四楼西区经营皮带、围巾,东区经营文胸内衣……“平常我们想买点东西,有时候要跑好几个地方,货比三家才能选到心仪的那款。”何海美说,“而在商贸城里,采购商们想要的产品的各种类别都在同一个区域里完整地展示,只要走上几步路就可以逛上几十家商铺,挑选起来自然便捷得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