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学者热议:中日韩如何构建东亚安全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8-12-16 00:12:03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加茂具树(中评社 李娜摄)
 
  加茂具树表示,日中关系的稳定对于亚洲以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日中两国需做的是要管控好安全保障问题方面的“烫手山芋”,并致力于寻求并增进长远的经济利益。这样方能逐步构建维持两国稳定关系的政治基础。而当前日中关系改善的氛围仅仅是为了构建该工程所迈出的第一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孙茹表示,2018年以来的朝核变局波及美韩同盟,美韩暂停联合军演,驻韩美军去留的讨论升温,在此基础上实现“完全的无核化”势必进一步影响美韩同盟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朝美无核化基本立场未变,朝鲜和美韩同盟做出妥协、达成新的无核化协议很难,目前的“双暂停”局面可能逆转。美韩对朝政策步调不一,分歧凸显。文在寅政府急于“快速”推进对朝政策,但无力突破美国掣肘,韩对朝政策“自主”空间有限。未来美韩分歧可能扩大,但同盟根基深厚,朝核问题对美韩同盟的冲击有限。

  孙茹认为,朝核问题即是美韩同盟的粘合剂,也是美韩同盟最大的摩擦源,朝美韩三方围绕无核化的博弈,实际上是争夺对半岛未来秩序的主导权。在朝美的无核化立场未根本变化的情况下,要达成新的核协议、实现“完全的无核化”很困难。韩国的自主意识可能进一步强化,面临的两难选择将会日益突出。美韩同盟可能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其作用和功能,减少驻军人数。无论未来形势如何发展,要实现“完全的无核化”,都绕不开美韩同盟这个坎。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韩爱勇注意到,近年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各国对解决安全问题的信心不同,呈现信心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中朝两国对地区安全的信心是在上升,但美日韩的信心是下降的。从目前来看,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管理整个世界体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同时美国对同盟国的承诺出现了不确定性。他认为信心分布不均衡,会导致相关国家的行为出现相应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晨表示,中日关系目前在安全领域取得的成果非常不易,值得肯定,但是现有成果尚不足以有效应对东北亚复杂的安全挑战。他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更上一层楼。面对竞争更为激烈的地区安全环境,危机管控需要升级到竞争管控。双方应该创造条件,在海空联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涉及战略互信的管控机制,例如,特定区域重大军事活动的相互通报机制。同时,围绕操作层面的沟通交流必须有战略互信和沟通作为基础。双方需要就彼此长期安全战略意图,防务规划等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并加强非敏感领域,西太平洋区域内外的安全合作来增加互信。
 
  李晨表示,东亚有关各方需要进一步推动东北亚乃至亚太安全架构建设。依靠美国军事同盟体系的延伸与扩大无法构建地区安全架构。有效的东北亚安全架构必须包容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冷战的经验值得参考。冷战初期,华约和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虽然实现了军力平衡,但并未成为欧洲的安全架构。欧洲安全架构得益于大国和地区各国加强经济外交纽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共同意愿。目前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这些纽带是存在的,为安全架构建设提供了基础。
 
  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李晨认为一是要确保有关各方加强协调,在半岛缓和进程推进的过程中,让各方主要的安全关切都取得进展,防止任何一方脱钩脱节;二是在无核化问题上,推动构建各方充分认可并具备可操作性的路线图,例如,在停止核导试验的基础上,对朝鲜核导计划加强监管,对现有核导能力逐步削减并同步提供适当的补偿;各方都应承担责任,投入资源,为这一路线图的实施提供动力和保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