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北京城市副中心:美好蓝图 徐徐打开 
http://www.CRNTT.com   2019-01-05 10:43:07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说,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通过对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来示范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缓解中心城的“城市病”。

城市的核心是人口。根据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约86万人,人口密度约0.55万人每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规制在130万人以下,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每平方公里,低于现状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按照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清风路”“清盛路”“达济街”……记者在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现场看到,一块块路牌为过往车辆“指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市级政府机构、群团组织已经在城市副中心办公。在运河商务区,记者看到一栋栋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已然成形。去宋庄看画展、到台湖看演出已经成为北京市民的时尚。

  ——建设市级行政中心,构建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主副分明、运行高效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建设国际化现代商务区,引导京津冀区域金融机构聚集,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建设文化与旅游新窗口,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发展文旅产业与体育产业。

  同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合发展,与三大主导功能互为支撑和依托,建立市场化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实现一批前沿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宜居精品城市

  “北京的中心城之外有一个副中心挺好,文章做得很好,把北京长安街以东做好。”97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和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先生说。他毕生的追求是让人们诗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从20世纪4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跟随恩师梁思成先生研究和规划北京。21世纪初,吴良镛先生提出“大北京”概念,研究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

  “这个文章还有的做,东边的城市副中心,还有六环、运河。”吴良镛说的正是规划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

  “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根据规划,副中心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