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塞罕坝的“眼睛”
http://www.CRNTT.com   2019-02-08 20:58:09


 
  三十多年前,夫妇俩刚上山的时候,天桥梁望海楼还只是座简陋的两层小土楼,遇上雷雨天,屋里的电话机、电灯灯头都冒火星。

  瞭望条件简陋,生活更艰苦。没有路,大雪封山后望海楼几乎与世隔绝,他们只能祈求这段时间不出什么紧急情况。陈秀玲的第一个孩子丢在了山上。“九点多肚子疼要生,夜里一点多才到围场县城。孩子生下来活了一天,没活成。”陈秀玲说。

  哭过,也怨过,但他们还是咬咬牙留下来了。

  在塞罕坝人的齐心协力下,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绿色之路越走越宽,望海楼的瞭望和居住条件越来越好。

  路修好了,望海楼也越建越高,从两层到三层,再到现在的五层。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嘛。”老赵说,“树越长越高,林场面积越来越大,现在必须得上五层才能看全自己负责的面积。”

  为了不酿成森林火灾,塞罕坝林场层层抓、层层管,从进山处设立防火检查站,进山后地面巡护员和高山瞭望员密切配合。每逢高险火情期便全员出动巡山,“就是为了确保绝对安全,不放过一丝火一缕烟。”赵福州说,9座望海楼相互配合,交叉值班,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我们都是眼见着林子一点点建起来的,都知道造这点林可真不容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