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猪价创历史新高引发的深层次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11-02 08:46:27


 
  本轮超级猪周期,涨幅大、速度快,四大原因:环保禁养扩大化、规模化养殖策略、非洲猪瘟、内生猪周期。第一,近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环保政策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凸显。各地纷纷制定了划定禁养区和区内污染养殖户搬迁计划,层层加码扩大化,一刀切。第二,规模化养殖升级导致散户大量退出,猪肉供给下降,但仍未改变我国散户养殖占比很高、规模化养殖率很低的格局。年出栏量小于100头的散养农户数从2007年的8100万户,下降至2017年的3700万户,降幅54%,而同期年出栏头数超过1000头的规模养殖场数量从4万增至8.2万,增幅达150%。但是,养殖500头以下的养殖户数占比仍高达99.4%,500头以上的养殖户数量占比0.6%,500头以上的出栏数量占全部出栏数不到50%(约49.1%)。第三,非洲猪瘟导致大批生猪受到感染,截至2019年7月,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43起,扑杀生猪116万余头。第四,非洲猪瘟前,上一轮猪周期中积累的过剩产能逐渐出清完毕,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启动,猪肉价格存在内生上涨动力。

  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中,已历时1年3个月,已上涨141%,根据2年左右的上升周期及本轮周期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过快下滑,可能要到2020年下半年迎来价格向下拐点。一是居民猪肉消费需求较大,但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为十年低点,当前供给缺口高达1000万吨。我国猪肉消费占全球49.3%,远高于欧盟的19%和美国的8.7%,国内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比高达73%,短期内牛羊禽肉难以替代。二是我国进口猪肉量长期仅占国内猪肉消费的3%左右,占全球猪肉出口的18%。今年以来虽加大进口力度,但仍无法弥补供给缺口。1-8月累计进口猪肉116.4万吨,逼近去年全年119.3万吨的总额,累计同比40.4%;5-8月猪肉进口当月增速分别为62.6%、62.8%、106.7%和76%。随着猪肉进口大幅增加,进口单价也大幅提高,8月达到2.27美元/千克,较年初上涨31.6%,同比为36.6%。三是环保政策纠偏和非洲猪瘟疫苗研制需要时间。

  超级猪周期将在宏观、中观、微观上产生较大影响。1)宏观上,2008年至今,猪肉价格和CPI指数的相关系数达到0.82,远高于CPI篮子中的其他商品。猪价上涨将推升食品CPI,同时带动替代品牛羊肉、鸡蛋、鸡肉等的价格上涨,拉动CPI,下半年CPI将继续在3%附近波动,个别月份可能超过3%。但本轮CPI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核心CPI下行,PPI连续为负,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宏观经济形势主要面临通缩而非通胀压力,“拿掉猪以后都是通缩”。货币政策更多作用需求端而非供给端,因此货币政策放松不会加剧通胀。2)中观上,加速生猪规模化养殖,提高行业集中度;影响肉禽运输业格局,从活体运输到冷鲜猪肉运输,从“调猪”到“调肉”,冷链猪肉运输迎来机遇;对上游饲料产业产生影响,短期降低对玉米、大豆等饲料的需求,价格下降,随着存栏量上升将带动上游饲料价格上涨。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8年前10大进军养猪行业的上市企业生猪出栏量共4731.67万头,市场份额占比仅6.82%,龙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新希望生猪出栏量分别为2230、1100、554和225万头,与接近7亿头出栏量比仍极小。3)微观上,低收入群体居民受到猪肉价格上涨影响更大,因此要注意通过补贴的形式降低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压力。

  政策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增加供给,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密切跟踪替代品牛羊肉价格并加大投放。建议短期内适当放松对生猪养殖业的环保约束,减少不合理的禁养区划定。加快投放储备的冻猪肉。扶持前期退出市场的养殖大户,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此外,应尽快寻找新的猪肉进口市场如巴西、澳大利亚等,在确保检验检疫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增加进口猪肉数量。二是降低猪肉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税费和交易运输等的成本,增加对养殖户尤其是大规模养殖户的融资支持。三是从需求端重点补贴对猪肉价格上涨较为敏感的低收入群体,建立与猪肉价格涨幅挂钩的动态补贴机制,补贴人群与低保、贫困户等名单挂钩。四是从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在种群选育、养殖技术、检验检疫等领域的水平,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推进生猪“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

  来源: 和讯名家   作者:任泽平、罗志恒、马图南(恒大研究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