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专家千里追蝗
http://www.CRNTT.com   2020-03-05 15:20:07


  中评社香港3月5日电/新华社报道,萨米·汗和阿斯加尔·汗住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胡沙布地区,靠种植鹰嘴豆为生。望着绿油油庄稼地里忙着察看蝗情的中国专家们,他俩心里一阵忧一阵喜。

  去年10月以来,巴基斯坦多地遭沙漠蝗虫侵袭,形势严峻。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资料推测,截至目前,巴基斯坦受蝗灾影响的地区已损失了约15%的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约合50亿元人民币。

  由中国农业农村部牵头组成的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日前来到了胡沙布考察蝗灾情况。这是工作组赴巴后的第三站,工作组此前还前往信德省和俾路支省沙漠地区考察蝗灾情况,行程数千公里。

  一到农田,工作组的专家们马上投入了工作。“这里的蝗虫密度很大,每平方米至少20只以上,比俾路支省的密度大,而且大多数都在交配,情况很严重。”工作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卓然告诉新华社记者。而在远处,密密麻麻的蝗虫覆盖在白色的沙丘上,形成了一条黄色的带子。

  工作组专家介绍说,沙漠蝗虫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沙漠地区,食性广,迁飞能力强,比我国常见的蝗虫体型大,破坏力也更强。这一轮来自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一部分向西影响了非洲东部,另一部分则向东飞到了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

  看到中国工作组在田间地头忙活,萨米和阿斯加尔露出了笑容,“我们相信中国专家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一旁的旁遮普省农业部长安宗·阿里告诉记者,旁遮普省中部地区是巴基斯坦的“粮袋子”,但土壤、气候和植被都非常适合沙漠蝗虫繁殖,“中国工作组的到来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来消除蝗虫的威胁”。

  在农田的另一边,工作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龙现场解剖了几只雌性蝗虫,查看虫卵成熟度以及体内是否有寄生虫或疾病。“如果虫体内有寄生虫或者自然带病,就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寄生虫或病菌对沙漠蝗虫进行生物防治。”工作组成员、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副站长王同伟在一旁介绍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