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南还指出,目前常见的两种造假方式,一是污染样本户,二是篡改数据。
盲目追逐高收视率片方花钱买假数据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原广电总局2009年曾严查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并在2013年发布22条新规重整收视率。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于2014年出台。
2015年8月,由原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倡议,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电视台发起,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
2018年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称,已采取相关措施,并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查,一经查实违法违规问题,必将严肃处理。9月17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布声明,称将号召全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抵制收视率造假行为,努力营造中国电视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新环境。
在人人喊打的情况下,为何还有人铤而走险制作假收视率?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行业对于收视率的崇拜,和有关部门对相关问题缺乏系统严格的管理。”曾庆瑞认为,这种收视率崇拜主要表现为对数据的盲目重视,不清醒看待现状。这种现象会导致行业内部对于一部作品的价值与社会影响力判断因素仅靠收视率来决定,这是非常不科学、不正常的。
对于收视率造假的根源,据影视撰稿人胡鑫(化名)透露,电视台和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盲目追逐,对那些能“扛收视”的明星主演的盲目追捧,甚至将收视率当作衡量节目质量和主演明星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完全忽略了电视节目的品质,因而给制造假收视数据带来了极大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