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货币信贷结构优化 融资成本下降
http://www.CRNTT.com   2020-05-15 08:05:52


 
  实际上,上述牵引作用已见成效。数据显示,第一批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已进入收官阶段,截至5月5日,9家全国性银行和10省市地方法人银行向7037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2693亿元,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第二批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发放进度近80%,截至5月5日,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含贴现)3996亿元,支持企业(含农户)52.4万户。第三批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经落地,与实体经济恢复情况相匹配,与前两批次政策有序衔接,避免断档。

  “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可以实现三个方面的牵引作用。”应习文分析认为,一是对贷款使用投向的牵引,引导银行贷款向涉农、民营小微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倾斜;二是对贷款定价的牵引,通过政策利率变动引导银行调整LPR,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对社会预期的牵引,央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恢复信心。

  专家预计,兼具精准投放与激励相容的再贷款未来仍有加力空间。据悉,央行设立“再贷款运用”考核指标,引导地方银行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质效;将股份行定向降准资金使用情况纳入MPA考核,加大其对普惠金融贷款的投放力度。

  信用贷款增量接近去年同期两倍

  “《报告》突出了对保就业的重视。”应习文认为,保中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从银行机构的角度来看,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不外乎三个抓手:一是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政策和贷款贴息政策,做好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普惠信贷的拓展;二是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资源倾斜,加大普惠金融的一线考核占比,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三是支持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可视情给予延缓付息、本金展期或续贷等支持,对因疫情失业或生活遇到困难的个人适当调整还本付息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目前来看,提高“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成为银行进一步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重点。据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此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对企业、商户和个人经营者发放的信用贷款增加2.5万亿元,增量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

  甄新伟建议,可通过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或者在现有政策工具创新基础上,进一步支持银行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主要包括加大支农支小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发放力度及其对中小银行的精准覆盖程度;丰富MLF或SLF等工具品种,进一步加强MLF或SLF工具在支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方面的专项性;进一步简化小微企业债发行程序,加大支持小微金融债发行力度;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进程,为中小银行盘活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更多渠道;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赵萌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