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北京响应级别下调 这些场合还得戴口罩
http://www.CRNTT.com   2020-06-09 10:22:42


  中评社北京6月9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响应级别再降级,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口罩摘掉了?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有些情况下我们还是得佩戴口罩的。大家最好是随身携带一个口罩,根据不同场所,适时佩戴。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因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境外疫情还将持续,北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下调至三级响应级别后,有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还是必须佩戴口罩,但另外一些情形又不能过度佩戴口罩。

  在此,倡导广大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落实好《常态化防控下公众科学佩戴口罩指引》,树立和保持自我防护、自我防范的健康意识,养成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的好习惯。比如在医疗机构、出入境口岸、隔离场所等职业暴露人员,到医院就诊、陪护、探视人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以及前往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随时佩戴口罩。

  此外,年老体弱者、患慢性病人员、孕妇等外出时,需与他人密切接触而又无法确定风险时,建议佩戴口罩。

  而在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情况下,户外可以不戴口罩,在消毒通风良好、严格健康监测的室内场所,包括会议室,也可以不戴口罩。

  与此同时,在不戴口罩的场景下,大家更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单位和居家时注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必要时使用消毒手段。有关行业和单位可根据各自工作环境特点,在疾控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具体场景下佩戴口罩的指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