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航班延误险不是生财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0-06-11 11:36:39


 

  然而,航班延误险并非无风险套利工具,恶意购买理赔行为已然涉嫌犯罪。根据我国刑法,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李某利用其亲友身份信息购买机票和飞机延误险,涉嫌在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时,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险对象,骗取保险公司保险金,客观上存在刑法评价中的诈骗行为,同时诈骗金额已达到保险诈骗罪的追诉标准。等待李某的,必将是法律的严惩。

  无独有偶,近年来利用航班延误险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去年7月,北京东城警方跨省追查,刑事拘留11名嫌疑人,涉案金额达到20多万元。除了有组织的诈骗团伙外,网上还流传着“航班延误,发家致富”的段子。有网友专门分享此类骗延误险的操作教程,衍生出“航班延误险薅羊毛攻略”。

  航班延误险不是应有的生财之道。一方面,恶意骗保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即使达不到立案标准,小恶也是不能容忍的。由于遭遇大量骗保,赔付比例畸高,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纷纷提高保费甚至下架延误险产品,从而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正常诉求和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或许,薅羊毛者会为自己的行为得逞而窃喜,但长此以往,当有一天自己出行时遭遇航班延误,很可能发现已经没有延误险可用。

  南京这起“遇900次航班延误,获赔近300万元”的案件令人震惊,更发人深思。公众要从中引以为鉴,提高法律意识,做到诚实守信,不贪图不义之财,共同呵护保险行业。保险公司则要对症下药,亡羊补牢,通过完善理赔规则,建立黑名单等手段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