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斜杠青年”双雪涛两部小说将被搬上银幕
http://www.CRNTT.com   2020-07-04 12:28:29


  中评社北京7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乾燥。”这是双雪涛28岁时写作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聋哑时代》开篇的第一句话,那时他白天在东北一家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是个典型的“斜杠青年”。

  谁也想不到,九年后的双雪涛已经成为移居北京的职业小说家,他的两部作品《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摩西》今年相继被改编成电影,更让他备受关注。近日,借着《聋哑时代》再版的契机,他首次通过直播与读者交流,回顾了自己十年来的创作和人生历程。

  《聋哑时代》记录80后一代的青春

  双雪涛的文学出场颇具戏剧性。2010年的春天,在银行工作的他偶然得知台湾办了一个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冲着一等奖的60万元台币奖金,他用了20多天时间写出了处女作《翅鬼》。没想到,这部作品一举夺魁。

  从台湾领完奖,双雪涛回到银行继续上班,但这时候,写作的冲动已经抑制不住了。他偷偷地在电脑里建了一个文件夹,起名叫“聋哑时代”,每天下班就写,周六周日再写两个白天。“小说本身,是压抑了我十几年的故事,就像是中了玄冥神掌,虽然没死,不过寒毒在身,时不时就要发作。写作的过程如同练习一种内家心法,这是不易为外人道的战斗,数次周身笼上寒霜。”

  就这样,双雪涛写了六个月,改了三稿,瘦了五六斤。“写完那天,打开窗子,发现窗户这么轻,路上的人都穿着短袖,太阳酷烈,已经是夏天了,我身上也穿着夏天的衣服,可是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这个被双雪涛看做是“必须要写”的故事,就是他的青春时代。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的故事,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在《聋哑时代》中,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校园生活的压抑,交织出80后一代的青春与命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