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破译“深圳奇迹”的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20-07-08 07:54:48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从我国最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来看,深圳不管是在GDP还是人均GDP上均远远超过其他三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而且,在2018年,深圳的GDP超2.4万亿元,首次超过毗邻的香港,成为亚洲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国大中城市排名前三。长期以来,深圳在全国经济特区经济总量中一直保持在60%的比重,深圳确实创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那么“深圳奇迹”到底存在什么密码?笔者认为,“探索逻辑”“辩证思维”和“实践理性”是深圳40年发展史的重要经验,更是一种方法论。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这些经验和方法论已经让深圳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标杆;甚至在未来,深圳若能从“竞争优势”赢得“绝对优势”,这些经验和方法论也必将成为其继续前行的“利器”。

  在“探索逻辑”下利用禀赋优势

  回顾深圳40年发展史,“机缘禀赋(天时)、地缘禀赋(地利)和人缘禀赋(人和)”是中国对外开放在深圳起步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深圳奇迹”的禀赋优势。所谓“机缘禀赋”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具体时间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所谓“地缘禀赋”就是地理上的优势,深圳濒临香港,地理上的临近使深圳得以抓住了香港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的港资在深圳开展“三来一补”业务。而所谓“人员禀赋”,就是改革开放之处,中国拥有最初、最大、最广的“人口红利”。这种禀赋优势让深圳获得了大量的外来资本和廉价劳动力。

  虽然“天时、地利、人和”为深圳创造了“三位一体”的禀赋优势,但是在经济特区创立之初(特别是头十几年),经营管理、工业区开发、人事制度、医疗制度、社保制度等方面的经验都严重不足,需要在“探索中”前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认为办经济特区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换句话说,经济特区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通过“投石问路”,从中探索经验、总结经验和推广经验。

  在“辩证思维”下推动创新转型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需要思考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需要谋划的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品牌”,需要探寻的是价值链的攀升路径。这一切均体现了深圳从“三来一补”到“创新转型”的发展之路,更体现了深圳在辩证思维(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下的转型轨迹。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深圳面临和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一样的困境,地租和人力资本迅速攀升,原有的禀赋优势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很多企业因为经营成本的提升而从深圳外迁,例如华为把终端总部(手机、平板)迁往东莞松山湖(华为小镇)。“创新转型”与“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成为了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如何将两种“对立”的矛盾体统一起来,进而成功推动深圳“创新转型”,将考验政府的施政智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