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打造多元创新策源地,长三角还缺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0-07-08 10:02:25


 
  曾刚教授对以上两位专家的观点表示了赞同,“创新关系到民族存亡”,曾刚教授补充道。目前中国的产业规模很大,但对外依赖度也很高,即使是像装备制造业这样的优势出口产业,也仍然在关键技术上高度依赖国外进口。新冠疫情的全球扩散,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因此,在强调数字经济、创新等经济发展关键词的时候,也应该特别注意产业和产业链的安全。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必须在 “卡脖子”技术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过去四十年,中国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长三角在这一发展战略中获益良多,现在正是发挥这一政策作用的历史节点。

  对于示范区数字经济具体的发展路径,曾刚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尝试“军民融合”,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地方性创新型企业的培育离不开“军民融合”道路。军工科技因其高站位、高渗透、高利润的特点始终处于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的前沿;再加上军工科技往往带有政府引导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融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融合产业链与创新链。“军民融合”可以成为未来长三角催生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萌发机制。二是构建助推经济发展的“全球朋友圈”,以消解当前国际形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三角的高校与学者应该担当重任,为长三角和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思考。三是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提高创新创业的质量,形成地区间的创新合作网络。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黄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