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接受记者专访
http://www.CRNTT.com   2020-07-20 10:01:35


 

  记者:做好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防范是基础,科学处置是关键。请您简要谈一谈国家文物局有哪些安排和考虑。

  宋新潮:文物珍贵脆弱、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产权复杂,防灾减灾工作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专业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一是统筹纳入防灾减灾体系。督导各地将文物防灾减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防灾减灾体系。在重大自然地质灾害中,将文物作为国家和人民重要财产,统一协调实施抢险救灾。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加强多灾种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等,提升文物防灾减灾整体能力。

  二是加强防灾减灾研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灾害风险,有针对性开展文物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研究,形成系统科学体系,为各地文物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加大投入,中央和各级政府财政设立文物防灾减灾专项经费,增强文物抗灾能力和抢险救灾保障。

  三是文物修缮中考虑防灾问题。开展文物灾害风险评估,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影响文物本体安全和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将建筑加固、防震、防渗、泄洪等文物防灾抗灾措施,作为文物修缮内容予以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四是完善文物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文物防灾减灾应急机制,指导各地根据实际制定文物防灾减灾和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完善文物灾害险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灾情防范、受灾处置、信息报告、灾后修缮修复等一系列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切实增强文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