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古老街巷中走出来,解读出它们背后时间与历史的奥秘,才能更好地维系文化认同、更好地传承文脉,破解一代代先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中的文化密码,挖掘其中更大的文化价值。近日,记者专访了3位分别在古籍修复、考古、历史街区保护领域工作的海归,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他们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侯郁然:“书医”人生
故纸碎片的新旅程
穿过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静谧蜿蜒的廊道,记者见到了侯郁然,她正在进行“天禄琳琅”藏书的修复工作。书医,是古籍修复师的另一个名字,为古书诊疗、使它们重获新生,以更好地延续人类的文明遗产,这正是书医的工作。
从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毕业后,侯郁然前往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书画修复专业读研深造。毕业时,她身边的不少同学选择了进入拍卖行或者美术馆工作,出于对古籍修复的兴趣,2010年,侯郁然进入国家图书馆,与纸张为伴,成为了文献修复组里的一名古籍修复师。修书,这项古老而又略带神秘的技艺,以匠人手中补纸为媒,串联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