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电动平衡车不当使用有安全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11:01:07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据工人日报报道,今年4月,浙江缙云一名8岁小男孩的手指被卡在了平衡车里动弹不得,无计可施的家长只得向消防部门求助。消防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小男孩右手的3根手指被紧紧地夹在平衡车车轮和挡板处,且已出现红肿现象。消防员检查平衡车结构和材质后发现,车轮胎和外壳均为硬质塑料,缺乏弹性,只能用螺丝刀和扳手将其逐一拆卸,孩子的手指才可以出来。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电动平衡车”的新产品十分流行,小区里、公园中甚至道路旁都不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在购物网站上,电动平衡车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不是很高,也很容易学会,然而这种产品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今天,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的《电动平衡车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6月20日至2020年6月19日,共监测到有关电动平衡车的负面舆情信息221684条。其中,安全事故方面的舆情最多,占比达66.67%;其次是违规上路、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等舆情信息。

  部分商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舆情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关骑行电动平衡车摔伤或造成其他安全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动平衡车速度快,没有物理刹车系统和保护装置,加上很多人违规上路骑行、防护意识不足,遇到突发情况很容易手忙脚乱,从而导致事故频频发生。”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说。

  此外,电动平衡车外形时尚、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不少上班族甚至把它当作“最后一公里”的代步工具。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骑着电动平衡车飞驰而过。有的人不仅骑着电动平衡车违规上路,而且在道路上随意穿行、随意变道,严重影响交通秩序,也带来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不过,专家指出,电动平衡车既不属于儿童玩具,也不属于交通工具,其产品属性和适用场景缺乏相应的规范,导致消费者将这类产品误以为是儿童玩具和交通工具,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商家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该报告显示,部分商家不仅故意掩饰电动平衡车的安全风险,不以显着方式提示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夸大宣传电动平衡车的速度、功能和材质等。有的电动平衡车只能行驶20公里,却宣传可行驶120公里;有的商家宣称电动平衡车有益于儿童锻炼平衡,将其宣传为“儿童智能电动平衡车”“8岁~12岁小孩电动代步车”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