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上市公司中报预告陆续发布
http://www.CRNTT.com   2020-07-26 12:12:43


 

  其次,要看机构调研的频率,以此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一般而言,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机构具有更强的调研能力与资金实力。如果近期多家机构密集调研一家企业,这预示着该企业业绩或有较大改变。因为上市公司接待调研均有记录,投资者可以在财经数据端查看,掌握此类技巧能大大提升投资者调研水平。”张强说。

  第三,关注企业本身业绩数据,如中报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尽量抓住第二波行情。其实,越早布局难度越大,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能比机构更早布局企业往往不现实。对于业绩超预期的企业而言,股价往往会有第二波行情,刚开始先知先觉的资金先进场,推升股价上行,将原来的套牢筹码解套。在这个换手过程中,股价会缩量回调,当成交量缩到一定程度后,普通投资者的机会就来了——这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企业。

  “建议关注中报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业绩的增速情况。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可持续经营的获利能力。对很多公司来说,每年的投资收益、政府补助或其他非经常性经济活动造成的盈利变化往往不具有持续性。而关注扣非后业绩的环比、同比以及与行业内对标公司的变化情况十分重要。”张永冀说。

  总之,上述三者结合,提前布局中报获利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而看似简单的3个环节,需要相应专业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付出更多精力才能得到更多信息。因此,尽量让自己向“先知先觉者”靠近。

  知晓风险避免“踩雷”

  面对中报业绩公告数量升温,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风险?如何避免踩雷?

  首先,要能分辨业绩的提升是一次性还是可持续的。对未来开展预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看见机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风险,对可持续的业绩提升可给予更高预期。“而一次性的业绩改善需要小心,比如出售自有资产来获取短期利润,此时企业业绩即便超预期,也难以支撑股价持续上涨。投资者不要看到业绩同步大幅增长就认为是机会,有时风险远大于机会,验证业绩质量的主要指标要看扣非后利润变化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锐表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