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一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http://www.CRNTT.com   2020-09-27 09:27:29


 
  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梗阻,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记者: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哪些有利条件?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王一鸣: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坚实改革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制度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资本、技术三大要素更加匹配,为“以外促内”转向“内外互动”创造了条件。

  当然,构建新发展格局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国民经济循环还有梗阻,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在微观层面,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导致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循环存在堵点;在中观层面,实体经济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冷热不均,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形成;在宏观层面,收入差距扩大给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带来压力。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通过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疏通供给和需求的传导机制,提高经济循环效率。

  通过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放开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通过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畅通城乡循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通过探索扩大土地使用权入市用途,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市场潜力。

  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市场提供广阔平台,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王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