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疫情下的全球基准利率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11-23 08:15:51


 
  欧洲:构建基于OIS的前瞻性期限利率

  2017年9月,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及部分监管机构联合成立欧元无风险利率工作组(the Working Group on Euro Risk-Free Rates,RFR)。与英国、美国的单一替代模式不同,欧洲采取了多基准利率并存的改革模式。一方面,工作组采用瀑布法(Waterfall Methodology)对原有的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Euro Interbank Offered Rate,EURIBOR)进行改革,在专家报价体系下增设了基于实际交易的报价机制,提升了报价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另一方面,工作组也积极培育新的替代利率。工作组最初选定了欧元区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均值(Euro Overnight Index Average,EONIA)作为替代基准利率,但后期EONIA因稳健性等原因未能通过基准测试。2018年9月,工作组宣布采用欧元短期利率(Euro Short-Term Rate,?STR)作为欧元区的无风险替代利率,?STR反映了欧元区银行的无抵押隔夜借贷成本,是基于货币市场交易的每日统计信息计算得出的。2019年10月2日,欧洲中央银行首次发布?STR和新的EONIA的利差。

  积极鼓励向?STR转换。虽然EONIA已经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不符合欧盟基准规则,将于2022年年初停止使用,因而自2019年后工作组一直致力于加快推动EONIA向?STR的过渡。2020年2月,工作组发布报告,建议所有市场参与者尽快将EONIA产品替换为?STR产品。针对遗留的互换合同,工作组建议交易对手方自愿交换对应补偿,以降低转换风险,并确定若干种自愿补偿方式,同时鼓励做市商主动将?STR用于交易定价。

  受疫情影响,工作组推迟转换及公众咨询时间。2020年4月17日,欧洲清算所发布声明,受疫情影响,原计划其成员于2020年6月22日完成的转换?STR折价工作被推迟到2020年7月27日。此外,受疫情潜在影响,工作组计划修改其成果交付的时间计划。2020年10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工作组将推迟关于现金产品EURIBOR合约后备语言和触发情况进行的公众咨询,咨询于2020年11月开始,2021年1月8日截止回复。欧盟基准利率转换进程一波三折,推进速度慢于美国和英国。受疫情冲击,工作组再次推迟转换及公众咨询时间,基准利率改革进程再次受挫。未来工作组在合约转换、信用利差调整等方面仍需发力。

  基于OIS构建前瞻性期限利率。期限利率构建方面,欧元无风险利率工作组于2019年3月14日发布建议书,提议使用基于OIS可交易报价的方法构建前瞻性的期限利率,该方法可用作EURIBOR关联合同的后备条款。工作组同时建议,使用回溯的方法获得利率曲线的历史时间序列数据。其中,EONIA的历史风险因素可以作为?STR曲线中的历史风险因素。构建利率曲线将很大程度上降低期限利率转换过程中面临的估值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目前无风险利率工作组尚未公布期限利率。

  基准利率替代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全球基准利率改革已经进入倒计时,商业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提供方,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基于此,商业银行需针对自身业务情况尽快制定详尽的应对计划,以降低2021年LIBOR退出所带来的价值转移与相关风险。

  首先,尽早为合约转换做准备,以便LIBOR退出时可顺利转换为新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应成为基准利率过渡计划的“积极推动者”而非“被动接受者”,尽早启动系统改造、合同文本修订、财会税务影响评估、定价及风控模型调整、业务策略制定等相关工作,并据此编制LIBOR转换指引等文件,完善相应配套措施,规范指导内部LIBOR转换的各项工作,为后期存量合约转换预留空间以适应未来的具体改革方案。

  第一,识别、验证、量化风险敞口,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商业银行应进行产品风险分析,量化2021年年底到期的LIBOR产品的风险敞口,并在改革期内进行持续监控与跟踪,以减少在整个转型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及流动性风险。

  第二,明确主要风险,更新产品的风险管理框架与准则。商业银行需要确定LIBOR终止导致的主要风险,包括市场准备情况、业务影响、财务和法律风险等,建立测量和监测这些重大风险的流程;制定明确的战略和时间表,定义风险和新产品(基于新的基准利率)的批准要求,更新风险管理框架,确定对所有已识别风险的缓解措施,尤其是要严控产品、运营和行为风险。

  第三,评估受影响业务的运营情况,确保做好新产品运营和技术准备。商业银行应评估LIBOR在前后台的使用情况,启动自上而下的影响分析,识别和量化跨产品、跨合同、跨过程和跨技术的影响,并将新市场数据源和新的计算方法纳入IT系统。此外,应对新产品进行检查,确保营运部门及技术供应商已做好充足准备,并开展内部测试、第三方验证等工作。

  其次,逐步试验开发以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债券回购利率(DR)为参考利率的估值和风险管理系统。2020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中指出,以培育DR为重点、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和市场化利率体系。DR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价格传导的关键环节,具有基于实际交易、市场认可度高等优点,可较好地体现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商业银行应在风险控制模型、财会税收调整等方面尽早做好准备,逐步试验开发以DR为参考利率的估值和风险管理系统,并对现有估值模型进行评估测试。

  再次,关注在岸、离岸市场资产负债错配,统计、监测LIBOR风险敞口。商业银行要特别关注新的基准利率环境给资产负债管理带来的挑战。由于商业银行本身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其在业务经营中面临资产负债在期限、币种、数量分布等方面的结构性错配,LIBOR替代改革加大了银行在离岸市场的基差风险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LIBOR和SOFR的差异性表现进一步引发了市场的担忧。针对LIBOR与SOFR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的背离,商业银行应定期统计LIBOR敞口,动态评估LIBOR退出的影响程度,同时保持合理的在岸美元市场和离岸美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密切监测金融市场与监管环境变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

  最后,确定优先级,加大基准利率改革相关领域投资支出。随着基准利率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风险模型、技术、法律等众多方面应加大投资支出。根据埃森哲(Accenture)公布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调整调查”,众多受访的金融机构低估了LIBOR过渡的难度与复杂性,其现有预算支出难以按时顺利完成过渡计划,同时金融机构在投资优先级方面也显现出不一致性(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公司优先将资金用于产品设计,七分之一的公司计划投资于技术)。基于此,建议商业银行建立统一的转型投资计划,将法律、技术、产品三方面作为过渡期投资的第一优先梯队,重点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边卫红、姜萍(中国银行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