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20-11-25 07:52:27


 
  一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既是中国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中国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重点产业板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场景应用等支持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另一方面,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既是中国产业体系的短板,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中国无论在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方面都需要补课。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法律服务等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以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为引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强化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支撑功能

  文章表示,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属性,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谋划,要求“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体要求:一是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布局和加快建设,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聚焦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等三个重点,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三是以油气电为重点,完善勘探开发和产运储供销体系,推进能源革命;四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突出数字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文章强调,数字化是全球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数字化发展具有广泛的赋能效应,很多传统产业通过拥抱数字化获得了生机。近年来,中国各行业都在探索数字化转型。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7.7%。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按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路径,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二是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化生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信息资源,数字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极为重要,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在促进数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同时,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四是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首先要积极主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其次要努力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同时,还要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高中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