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0-11-26 08:40:48


 
  三是农业现代化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短板,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还不充分。当前,农业现代化仍然是中国“新四化”同步发展中的一个短板,无论是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水平,还是农业的产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水平都亟待提升。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与总体工业化水平是不协调的,农业供给结构性失衡、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问题,都有待通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来解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部署至关重要。一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既需要以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技术为条件,也需要以城镇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依托。另一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充分释放农业劳动力,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推进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章指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和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和路径,必然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前面所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须把握三方面的政策着力点。

  一是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实现现代化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无论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还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当今时代的科技创新,必须牢牢把握信息化这一大方向,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典型技术特征。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早期机械时代、蒸汽机与铁路时代、电力和钢铁时代、石油和汽车时代、信息与通信时代。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计算机芯片处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分析计算技术获得巨大突破,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获取处理方法实现了指数级的增长,信息技术逐步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了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形成了新产业革命复杂的技术系统。“十四五”时期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拓展期,这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新四化”水平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又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把握融合创新发展大趋势,以融合创新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和实现,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化进程系统性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是各类要素、各个产业、各个区域有机协调运行的结果。当今世界产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创新发展的大趋势,既表现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也表现在科学与技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服务化等产业融合趋势方兴未艾,三次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成为效率的核心源泉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在融合创新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进一步壮大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把握和推进这种融合创新的发展趋势,是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制约中国融合创新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竞争前技术的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为此,要重视和加大对通用和共性技术的创新支持,重视对通用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持续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打通国内经济循环的体制机制“堵点”,为实现“新四化”同步和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现代财税金融体系为支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高度的市场化水平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现代化。因此,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