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着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20-12-09 09:22:08


 
  三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改革的着力点应当放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上。首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把智力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真正纳入分配机制中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发挥第三次分配体系对调节收入的作用。再次,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四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按一般规律,当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适当地扩大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当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时,扩大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导致两极分化,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弱,占人口比重很大一部分的低收入者有强烈的购买欲望和消费需求,但又缺乏支付能力,这样就会造成总需求萎缩。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社会总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内需的根本

  文章称,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们只有在满足了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满足他们的切实利益,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也能够大大刺激他们的消费,降低整个社会的储蓄率,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由此,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方面,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应当调整全社会的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确保财政投入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完善公共服务能够有效保障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降低因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风险而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改善居民消费储蓄决策,提高即期消费意愿,从而促进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要打破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行政垄断和不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新型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即满足群众的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重点发展医疗保障和住房保障,减轻居民负担。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