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紫禁城600岁,如何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0-12-11 12:02:01


资料图:游客行走在北京故宫端门前。(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今年12月8日,紫禁城600岁生日。这座恢弘宫殿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此后历经明清两代24位皇帝。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馆成立后对外开放,昔日禁城人人可入。在为紫禁城庆生之时,我们欣慰地看到,历经600年岁月沧桑,这座古老的皇家宫殿未见衰败和苍老,反而在最近几年人气攀升,成为广受追捧的新晋网红。它是如何做到的?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紫禁城(故宫)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供其他文博机构借鉴?

  美国《侨报》12月8日载文《紫禁城600岁,如何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文章说,2012年年初,单霁翔走马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随即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从那时开始,“奉旨旅行”行李牌、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文创产品,以“反差萌”为卖点,迅速在年轻人中圈粉。此后,故宫又连出大手笔:开设夜场和元宵灯会,设立地方主题分馆,进驻天猫开网店,每个动作都像一颗震撼弹,引发社会热烈反响。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儿童读物《故宫里的大怪兽》、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千里江山特展”、故宫美妆、“皇帝的一天”App等,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化产品和活动,都无一例外成为爆款。600岁的故宫深度触网,频频刷屏、登上热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几年时间,故宫成功地从文化瑰宝变成文化现象,从厚重的历史符号成为热门的大IP、中国最大的网红,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俯身融入普通人的日常。期待故宫“上新”成了潮流达人们的必修课,故宫咖啡馆、火锅店都曾引来年轻人排队打卡;到故宫去,不仅意味着接受历史教育,也是潮范儿十足的休闲活动。特别是下雪天,人们争相“进宫”拍美照,朋友圈也会被“红墙白雪琉璃瓦,雪中故宫美如画”刷屏。

  故宫走红的经历充分说明,博物馆只有走下神坛,步入民间,跳出高墙、飞上“云”端,才有出路。在文化领域,创新是最好的守护,只有主动融入时代潮流之中,才能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受故宫启发,中国各地的博物馆纷纷试水IP营销、跨界合作、数字化体验,纪录片《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先后走红,《惊奇博物馆》《三星堆•荣耀觉醒》《时空博物馆卡》等系列动画、动漫和游戏,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其中,凭借莫高窟AR地图、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敦煌有望成为继故宫之后的新一代“网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