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杨伟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2-25 08:51:52


 
  (二)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

  农产品主产区要实行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方针,保护主要是保护耕地,禁止开发基本农田;开发主要是以增强农产品生产能力为目标的开发,而不是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要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创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成为保障国家农产品安全的主体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中国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以及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都是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区要实行保护为主、限制开发的方针,保护主要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限制或禁止开发主要是限制或禁止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在某些生态功能区甚至要限制或禁止农牧业开发。要把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生态功能的文化旅游、适量农牧业、民族特色产业等,成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示区。

  同时,要根据三大空间发展的不同需求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优化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促进三大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三、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大政策方向

  文章分析,《建议》用“三个支持”,明确了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的重大政策方向,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农业政策、生态政策的精准性,提升政策效果。

  (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就是要把支持经济发展和集聚人口的政策进一步向城市化地区聚焦。党中央先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目的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性、协调性,从而更好更多地集聚经济和人口,带动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化地区要高效率集聚经济和人口,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城市化地区既要集聚经济,更要集聚人口,否则就会造成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的失衡,拉大地区差距。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群地区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在高效率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同时,城市化地区也要保护好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这既是满足当地居民对部分不宜长距离运输的鲜活农产品的需要,也是满足当地居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

  (二)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就是要把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向农产品主产区聚焦。中国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有很多,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农业的资金也不少,但集中度不够,协调性不强,有些领域的政策比较分散。《建议》提出的如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重大政策和举措,在落实过程中要向农产品主产区倾斜。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建立对农产品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制度,更好调动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就是要把国家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特别是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进一步向生态功能区聚焦。《建议》提出的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防洪减灾、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等重大任务和工程,在落实中要进一步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国家公园和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功能区的一种类型,是更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要着力解决好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转移并定居落户,是从生态功能区普遍存在人口承载能力较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或“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政策方向。生态功能区要着力提高本地区的人口素质,增强劳动人口就业能力。城市化地区要放宽放开落户限制,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到本地区转移就业并定居落户。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