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融媒体时代:大众目光洗礼下的历史剧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12:05:54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据光明网报道,目前,关于“当下的历史剧该如何创作”这一问题的讨论甚嚣尘上。该剧是“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帝国”系列从2009年底电视台首播到2020年台网同播,11年里见证了数字化内容以及视频网站的崛起——这些作品的播出史也是媒介加速迭代史。从舞台、电视到融媒体,媒介之变引发受众心理及趣味之变,受众之变又显着影响了当今的历史剧创作。

  追剧者通过网络随时参与话题讨论

  《大秦赋》台网同播之时,弹幕、微博和短视频平台上的受众互动是迥异于学界讨论的另一番景象。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段落,弹幕会出现“秦王怎么不绕柱”“原来荆轲是人体描边大师”(网游术语,意指荆轲反覆刺不中嬴政);初入秦国的李斯在酒楼兴致勃勃看热闹,被网友称为“秦朝吃瓜群众”,此后李斯在墙上写字引起相邦和秦王注意,又被观众封为“自媒体鼻祖”,该角色饰演者李乃文还在微博回复:“听很多人说李斯小嘴叭叭的,作为大秦最强饶舌,不要和我吵架”;饰演吕不韦的段奕宏哭中带笑的神态极其生动,被网友做成表情包,冲上热搜。

  可以看出,融媒体时代的观演关系已经发生显着转变,在创作者与广大受众虚拟在场、共同狂欢的媒介场域里,一部历史剧始终被强大的横向联想力撕扯着:除了开弹幕看剧之外,对于著名的历史人物或典故桥段,观众可以在视频网站快速浏览同一朝代不同版本影视剧进行比较;判断剧情是贴合历史还是被“魔改”,观众可以信手拈来数字化历史文献,或在弹幕和社交网站上与历史发烧友交流;资深影迷在《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剧中发掘出众多低调的“老戏骨配角”,梳理他们从年轻到年老的荧屏形象;《雍正王朝》《甄嬛传》被剪成“白领职场宝典”短视频专辑……融媒体时代,一部历史剧就像被嵌入巨大的信息网中,枝蔓丛生、节点丰富、路径迂回,这里既有历史之纵深,也有当代之连横。作品从独立到互文,观众从凝神到流动,传统的“看剧”发展为一种关联式、批注式和社交化的“传—受”过程。一名“合格”的观众不仅要观看剧情,还要参与相关的公共话题讨论。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中,什么样的历史剧能禁得住大众目光的洗礼?

  多屏竞争下,“古风景观”的美学水准大幅度提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