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5日电/2012年以来,中国设立了9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多处于西部省份,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支撑。这些试验区不仅是中国沿边地区与毗邻国家深度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稳边兴边强边的重要锚点,更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互促的活力节点。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文章称,调研看到,这些试验区的口岸城市发展欣欣向荣,两国边境百姓通过互市贸易、小额贸易等,提高了生活水平,促进了就业,增强了友谊,睦邻安邻富邻的好政策扎根开花结果。同时,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的发展,试验区一些亟待弥补的短板值得重视。比如,口岸经济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深度推进两国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提出,下一步,试验区要围绕睦邻安邻富邻、提高安边兴边强边能力进行规划建设。一是鼓励更大力度政策创新,增加产业投资税收优惠,建立更加灵活的试验区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如增加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债券额度、列入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投基金试点范围等。二是培育口岸群经济。目前沿边地区的口岸数量较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应探索形成试验区统一管理、特色发展、主次有序的口岸群,选择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具备空间余地的口岸推进产业多元化、产城融合多功能发展。三是培育更加浓郁繁华的烟火气。让更多的人向往沿边、让更多的人愿意留在沿边、让更多的产业聚集沿边,沿边城乡的烟火气更加浓郁繁华是试验区实现更快发展的坚实基础。要以更大力度提高试验区的基础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水平;在职称评定、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鼓励更多的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到试验区长时间、定期援教、援医等;简化游客前往边境旅游手续。四是试验区可探索更高层面的开放,打造成世界各国企业合作的大舞台。近年来,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经验日益成熟,可在试验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促进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与世界银行、亚投行等机构合作,加快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进度。五是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试验区所在的省份应加大力度,简化审批环节,加大省级向试验区综合授权改革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