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农业战略性调整需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21-01-18 09:02:51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进口来源地的优先序。中国市场体量较大,应着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分散化,把增产潜力大、单产稳定性高、政治风险低的国家作为增加进口的优先来源地,不断提高进口的稳定性、可靠性,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存度。

  第四,做到务实、依规,扩大境外农业投资。保障重要农产品进口的稳定性、可靠性,需要用好国外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市场,并增强话语权。为此,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总体布局,按照务实、依规的思路,依循商业可持续原则,遵守投资目的国的法律和文化习俗、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和改进境外农业投资,拓展中国农业参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注重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中国农业“走出去”,已不可能像部分国家早期那样去海外大规模“种地”,而应注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资。应借鉴国际经验,从全产业链布局出发,在种子、农化、收购、加工、仓储、码头等环节合理布点,形成对全产业链的控制力。同时,加强战略性物流通道建设,以整合现有农产品物流资源为主建设一批骨干农产品物流节点;加强投资平台建设,鼓励有园区开发建设经验的农垦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对现有的境外农业合作资源进行适度整合,逐步建立现代化境外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涉农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发挥其在投资管理、农业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农垦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园区,鼓励粮食流通企业在东道国建设仓储物流设施,鼓励大型运输企业在东道国建设港口设施,共同打造从生产、收购、仓储、运输到贸易加工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鼓励企业集群投资,引导龙头企业和产业基金组建合作开发联盟,以贸易合作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为平台,以产业链为纽带,组织国内各类企业开展投资,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三是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在激励机制方面,应加快制定国际农业合作支持政策目录,对参与农业合作开发投资的企业优先给予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在金融服务方面,应提升国内银行跨境农业金融服务的能力,鼓励支持其在重点投资地区进行业务布局,为涉农企业提供符合农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在服务支撑方面,应加强信息支持与服务,定期发布主要东道国的农业投资国别评估报告,为农业企业境外投资和运营提供指导,建立统一的境外投资农业企业数据库,并且积极搭建行业服务平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