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举措上,宗长青表示,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创新产业链招商引资方式,持续提升开放平台水平、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等。
据了解,近期将召开全国外资工作会议,届时有关全年外资工作目标、任务和举措等将进一步明确,更多利好也将落地。
多重利好也进一步稳固了外资企业在华扩大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张宇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历疫情的考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带来的能量和商机不可估量,这在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体现得尤为突出。“霍尼韦尔将不断加大在中国投入,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以在中国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广阔的海外市场。”他说。
施耐德电气同样也看好中国市场前景。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未来,跨国企业要更好地把握双循环带来的机遇,就需要发展更强的本土化能力,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扩大投资、深耕在华发展的信心。”他还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产业链和本土供应链布局。
事实也证明,我国已经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202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我国吸收外资却在逆势增长,2020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并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看来,2021年这一趋势有望进一步巩固。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循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举措将会促进更多外资企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同时,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日益凸显。“这些因素将继续巩固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的预期和信心。”他表示。
庞超然同时指出,发展红利逐步显现,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外资企业正在加快布局国内市场,并呈现诸多积极迹象,如更多企业将总部经济迁入国内、外资企业布局更多研发中心等。另外,随着国内外贸发展形势不断向好,货物进出关便利化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内外贸持续协调发展,外资企业也加大投资供应链总部,更好适应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