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进城乡融合县域应挑大梁
http://www.CRNTT.com   2021-02-03 09:41:13


 
  强特色——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文章分析,首先,要处理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中小城镇发展的现实情况,满足大量农民到县城居住发展的需求,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进城农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县域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品”原则,培育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抢抓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传统时空格局变革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新科技催生涌现出的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培育县域特色产业,探索县域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园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其次,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按照现代产业发展规律,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农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实施县域经济品牌带动战略。要提升县域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再次,要打造特色小镇产业平台。特色小镇是有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能够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集聚较高强度的生产要素,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各地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将其打造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化,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优布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文章指出,首先,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安家需求,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针对防疫和防汛防灾减灾暴露的问题,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关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各种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

  其次,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各地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落实“耕地非农化”,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找准功能定位,优化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同时,脱贫地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财政投入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抢抓国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机遇,增强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继续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持。

  再次,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优化县域城镇发展布局,增强县城、中心镇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吸引农民就近市民化,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优化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积极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大拆大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