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立扩大内需有效制度的导向与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2-09 08:31:25


 
  明确对扩大内需制度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文章认为,能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是衡量扩大内需制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看,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需要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是能够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是否有效改善投资效率和供给质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衡量扩大内需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标尺。

  二是能够日益增强系统性和协调性,有效促进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必然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积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短期和长期、国内和国外的关系。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必须协调好供给与需求、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形成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协调互动和良性循环,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三是能够不断巩固提升强大国内市场的能级。持续保持和增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强大国内市场能级,是保障扩大内需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不断促进消费创新、激发新消费,持续扩大既有消费市场规模,形成多元化、多样性的消费格局,是强化创新驱动、扩大有效投资的基础。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必须要形成促进内需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使内需具有持久和强劲的增长动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过程。

  四是能够有力通堵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面对影响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投资效率稳步提升的诸多问题或障碍,把通堵点、补短板、强弱项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有效的扩大内需制度应不断夯实内需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制度环境,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进一步打开内需空间,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

  把扩大内需各项工作全面推向新高度

  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这一重要论述为把扩大内需各项工作全面推向新高度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一,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和全面贯彻的基本方略。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工作中,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正确的指引下进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同时,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要加快实现从经济导向转为民生导向。扩大内需的目的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纳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在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各项工作需更好转向民生导向,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应急安全等民生领域进一步拓展。

  第三,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改善供给质量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消除制约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障碍。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